公司四周年司庆搞了一个征文活动,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研究员们一改研究报告的严谨文风,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己的才情,写下了自己的斑斓梦想。转帖研究员郭希淳的文章《天体金融学》在此,以餮读者。(下图为研究员郭希淳在司庆背板签名留念)
http://s11/bmiddle/8d712771taf160045a82a&690&690
几天前,一位本科的同室老友回北京。相别数载,难得重聚,一番畅叙。4年前一别,他远赴大洋彼岸攻读天体物理的博士学位,而我留在北京学习金融。今朝重逢,依然是熟悉的年轻的笑容,不同的经历,不相干的领域,依旧有畅快的说笑,依然有无数共同的话题。
提到当年编的一个玩笑:
有什么学科拥有久远且翔实的历史数据,每天还在产生着海量的新观测数据,然而研究者依然总是抱怨缺乏想要的数据呢?答案是:天文和金融。
也许天文和金融是世界上最相似的两门学科吧。:)
几年后,我们总结出更多两者的相似性,比如这是两门无法进行试验的学科,再比如,在这两个领域,当观察到什么的时候,事情往往早已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发生了。既然现在这么流行交叉学科,我们玩笑道或许有一天会诞生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叫做天体金融学。
延续这次扯淡的闲聊,发行喜欢把天文和其他东西扯在一起的并不只我俩。金融是一门描述由无数个体行为组成的社会系统的学科,而人类至少在很久以前就把苍茫的宇宙与自身联系在一起。
英语用-ology这个词缀来表示科学、学问。然而在天文领域这个词缀的单词Astrology是占星术的意思,占星术不就是把天象和人的命运相联系的一种理论吗。也许占星术-Astrology早已被排斥在现代科学系统之外,但构词上与一门门ology结尾的严肃学科并列在一起,显得有些滑稽,用Sheldon1的话来说,“星座”只是一种消遣娱乐用的大众文化罢了,难道一个人出生时的太阳角度真的可能决定他(她)的性格吗?但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甚至连伽利略这样的大天文学家同时也是占星家。
东方文明同样热衷于从宇宙中寻求自身命运的线索。夜观天象预知天下大势是传奇中能人异士的标识之一。演义中诸葛亮正是从天象中知晓自己命不久矣,这才有七星灯逆天改命的悲壮。中国皇帝贵为天子,自然对上天的启示更加重视,每年祭天的仪式必不可少,甚至天坛的面积超过紫禁城。儒家价值观中,人毕生所追求的人道和天道也是相统一的。天道苍苍,人道茫茫,这种厚重的沧桑感构成我们几千年来文化的主旋律。
时至今日,大概很少有人会向日月星辰乞求自身命运的线索。我们还会祭天,更多是因为那已经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天文学则变得纯粹,几乎只是一门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学科。然而,一代又一代人,当看到满天繁星,依然会抬头仰望,感受天空那无限深邃的魅力。因为浩渺的宇宙下,我们如此清晰地感到自身的渺小;数千年来天空的每一颗星星都沿着自己的轨迹运动着,不会因为人间的种种而有丝毫改变,这种飘然世外的执着让人沉下心,思考宇宙和人生的意义。
天体金融学当然只是一个玩笑,但金融市场与宇宙一样深邃,一样令人敬畏,也一样有瑰丽的景象。在这浩若星辰的市场面前,若能宁静地仰望,避开纷扰的灯光,哪怕只是对着星图识出点点繁星,也是一种静逸空灵的愉悦。做金融市场的观星者,这是我的梦想。曾经屈原将他对天地世界的思索写成不朽的《天问》,并用一生诠释了漫漫修远上下求索的执着。而金融市场的深邃不亚于星空,有幸作为金融市场的仰望者,愿以虔诚和敬畏之心尽历市场的潮起云涌,万般景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