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2023-04-30 12:05:40)这个月有幸读了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细微之见真章,捍卫常识。大而言之就是捍卫未来,小而言之就是对规律和人性的尊重。朱永通老师以敏锐的视角,不动声色地记录了这些年自己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他不碍于一时情绪上的发泄和愤慨,更多的是集中注意力与客观审查后的理性思辨,推荐我们在自我发现的同时,还能增强自我变革的行动力。
在书中朱老师建议我们直面教育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种种问题,每个话题都能够切重要害。思想深邃,在书中朱老师没有对宏观叙事的理论阐述,只有对一个个教育细节的理性思考,这些理性思考既启迪智慧,又滋养心灵,探寻教育的本质。于细微之中见真章,朱老师在《润泽座位》一文中,从自己女儿受伤的经历中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如果班级学生数为基数时,该如何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在惯性思考中,普通老师大多是将其作为一个消极惩罚的方案。而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应该是怎样把这样一个特殊的单独座位变成一个表扬的、受学生喜爱的座位,一方面能够达到一个鼓励的效果,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使得这样一个单独的座位不变成学生畏惧的标志。
还有朱永通老师所坚持的“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去努力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他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大的改变。”确实是这样的。教育的量变逐渐积累就会产生质变我们对学生的期望就在这逐渐的量变中渐渐积累,渐渐产生令人惊喜的质变。
其实教育就是一个个细节的组成,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对学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关注细节,做好细节,以身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