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读到写

(2023-03-04 19:34:29)

(一)名作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或者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法避开的话题。出于个人对阅读和写作的喜爱,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或多或少也会有所表露。起初,对读书和写作只有头疼的学生们经常会对我能够读那么多的书、写那么多的文章表示好奇和惊讶。

在教学时,我喜欢用故事来带动课堂气氛,随时都能讲出一个个故事点缀课堂,这也让我的学生送了我一个“出口成章”的美名。时间久了,学生也开始像我一样爱上阅读,五年级的时候,开始有学生和我分享她阅读的书籍,经常有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借给我,让我也读一读。最夸张的一次,邢明珠从家里背了七八本厚厚的书,陆欣怡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带上了两大套的书送到了我的办公室要借给我看,与我分享她们的最爱。当我读了学生推荐的书籍后,他们表现得异常开心,并且对阅读的热情也更加高涨。至此,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阅读氛围。

最初,对于鼓励学生阅读,我还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规划,只是下意识地释放自己对于阅读的喜爱,试图借用学生对我的喜爱吸引他们爱上阅读。后来,我渐渐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设想。既然我的学生总是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给我看,为什么不索性将好书推荐做起来,做成一个班级阅读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带动呢?要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喜欢被认同,这个活动首先就是一个分享自己的所爱,寻求大家的认同,这个出发点势必是能够得到爱读书的学生们的积极响应的。其次借由学生对于活动的喜爱和同学之间的热情介绍,推动班级其他学生共读好书,这是一个极好的推动班级学生进行阅读的办法。

事实上,这在寒假阅读活动中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以班级学生韩蕾为例,她热爱阅读,在读完《小王子》后,她从我发给大家的六年级阅读书目中,挑选了《野草》进行阅读,在读后觉得很有收获,于是在《小王子》的线上阅读交流会的尾声,她还特地请大家允许她占用几分钟,因为她想要想向大家推荐《野草》。当时韩蕾同学并没有做细致的准备,只是出于对《野草》的喜爱,进行了简单的推荐,但是她的那一次好书推荐,也更加坚定了我将每月好书推荐做成一个可持续的项目的心。

在后来的班内好书推荐活动开展时,在收集学生材料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对于这个活动,或者就应该说是对于阅读的热情,读后感、PPT像雪片一样飞来,一时间,我甚至来不及整理,好几次错漏了信息,险些丢失了一些学生的作品。至今这些作品还未完全展示完毕,这是让人极为欣慰的。

(二)经典诵读

其实每周一诗是年级组一直在做的事,但是我们一般是将诗文抄写在黑板上,督促学生每天诵读,但是并没有让学生有一些参与感。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将每周一诗加入背诵默写中,但是后来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我认为学生的学业内容已经够充实的了,这些经典诗文本应该是用来创造一个良好的传统经典诗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的。如果将这些与枯燥强硬的背诵默写相挂钩,让学生产生了畏惧的情绪,那可就太可惜了。所以后来我换了一种形式:齐诵。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熟于小视频,他们在言谈间曾经透露过自己在家中经常刷抖音等视频软件,我虽然不使用此类软件,但是从学生的表现可以察觉出他们对于被录音、录像总有一些小小的执着:当话筒或者摄像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想要表现得更好,他们想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记录下来。这也使得我有了通过录音录视频来敦促他们诵读经典诗文的想法。

得益于学生对我的“影响”我也主动去了解了一些视频软件,在软件中我正好接收到了一些关于优美的古诗文的推送,这让我有了新的灵感:每日一诗。一整首诗很长,要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要去牢记,虽然不是不可行,但是更多时候会因为不熟练,不够深入而产生前背后忘记的情况。那到底要如何来进行优秀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呢?那就是每日一诗。每天一句诗,读上几遍就能朗朗上口,稍微留点心,记上一记,就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经年累月,便会成为从内二外透着墨香芬芳的小小诗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在每日一句这个项目中,我去掉了日常需要记背的题目、诗人和朝代。曾有学生问过我,需不需要加上这些,我说:“不用。”每日一诗这个项目的目标更是一种文化熏陶,并不强求面面俱到。所以将内容简单化,给学生减负,才能更好的达成这一目标。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我提出阶段性总结,请学生来录每日一诗的时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他们已经将诗句牢记在心了,就像他们所说的:“每天一句有什么难的!”

(三)写作指导与厚积薄发

我本身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实话讲,在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之前,我从未想过,一篇四五百字的作文会有什么难度。但是现实很残酷,每次与我的学生们初相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写作都是十分抗拒,很少有人能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写作,更别提让他们主动写作了。我经过多次观察以及查阅文献,得出结论:一方面,我现在面对的学生,生活的经验有限,活动的范围狭窄,写作素材极少。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的“敏感度”严重不足,看花是花,看水是水,你非要他看水洋洋洒洒,他却只能写出一句“水好大”。大这其实可以归结身心都被束缚了。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畏难,遇到问题就要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在此,首先要明确,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狭窄,生活经验有限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个语文老师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其次,“敏感度”的问题,抛却部分心理因素,那就需要训练。我个人的想法是:“习以为常。”也就是:我多说,他们多做。所以,我采取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学生有“话”写,多“写”话。为此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随时提醒学生关注、观察。这个方案,我曾经在公众号中也涉及到,有一期作文推送就是“睁大发现美的眼睛”,我带着学生去校园里寻找阳光。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放大生活中的细节的活动,也成功地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写。当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是无时无刻不提醒学生留心观察,毕竟只有会观察,对生活产生“敏感”,才能“文思泉涌”。

这第二件事就是营造“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快乐的写作氛围。布置作文的时候,我最爱听学生说一句话:“这个题目好写!”我坚持,写作同语文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热衷于让学生写作,但是写作一开始在学生眼中是一件痛苦的事,我需要先把这种“痛苦”印象扭转过来。所以,我的写作项目是从“笑”起步的。曾经我分享过我和往届的学生有过的一个约定,只要班级里发生让大家大笑不止的事情,大家就要把它记录下来。这真是一个极好的方式,强烈的快乐冲散了对写作的“痛苦”印象,“大笑”让学生在大量的多巴胺分泌下写作,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就此诞生。当时的学生对这个约定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写这样的作文真的很有趣,甚至让他们停不下笔,总是一个不小心就收不住笔,恨的是又要写作文了,自己又要刹不住车了。以至于当时班级里是不是就会爆出一声带着笑意的哀嚎:“你们别乐了,裘老师又要让我们写作文了!”

起步的成功让我也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的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毕竟他可以写好他亲身参与的快乐。事实证明写作的主题对于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影响。小学阶段多是写记叙文,其实说到底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还是要让学生有“事”可写。所以给学生写作的主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写作训练要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借题发挥”,带动班级的氛围,提供写作的素材和方向,久而久之,我总能听到学生对我说:“这个题目好写!”而听到这一句,我也就知道了,这周的公众号又有不少优秀作文要发表了。

以上都是写作训练,但是如果没有文学功底,一切写作训练都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坚持让学生持续阅读。做前要先学,要学要先看。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体验情感,拓展知识面……好处不可谓不多!阅读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对于学生写作的影响可能并不能够即时展现,但是厚积才能薄发,而学生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基于过往大量的阅读。

学生有了大量的创作,他们的成长迈入正轨,我又开始担心他们陷入疲态。于是我开设了一个公众号,专门用于发表记录学生的作文。起初,我的设想是用网络曝光效应来鼓舞学生积极写作,毕竟谁不喜欢中稿呢?渐渐地,公众号里加入了投票,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后来我在公众号里加入了经典诵读,接下来还会有小说、话剧表演。至此,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开出的写作之花将会越来越繁茂,而今后,也许可以百花齐放。

我总是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威压只有一时,吸引可以一世。我认为,语文学习,不能太死板、太教条,更不能画好条条框框急于求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随机应变这才是语文学习,也是推动学生爱上阅读与写作的正确的方式。在师生相处中,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的氛围,创造阅读与写作的条件,给学生搭梯子,建桥梁,才能助他们勇攀高峰。其实由于这两年没有担任班主任的原因,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多是利用语文课或者课间,时间方面比较紧凑,但是因为学生对阅读与写作有了爱意,即使活动的时间紧凑,甚至要利用到他们休息的时间,也依旧充满热情。这让我十分感动,而他们的热情也是支持我在忙碌的时候还能够坚持开展活动的动力。这些关于“墨沁香”的阅读与写作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对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的研究也将永不止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