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wyspasl
ywyspas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67
  • 关注人气:3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探幽(三百)

(2022-06-15 13:38:59)


有一次,一个医生给癫狂病人开了一服药,其中用了一味药叫防葵,没料到病人吃了很快就死了。又有一次,有个医生给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开了味叫黄精的补药,病人吃了也死了。


李时珍发现有本药书上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勾吻搞混了。狼毒和勾吻都是毒性很大的药,把它当成补药,还能不死人!


一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为首的年轻人叫道:“李大夫,你给评评理!我爹吃了这家伙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我去找他算账,他硬说药方没错。”


说着把给父亲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喏,这就是药渣。”


李时珍抓起药渣,闻了一下,又放在嘴里嚼了嚼,说:“这是虎掌。”


那江湖郎中一听虎掌,忙说:“我绝对没有开过这味药!”


“那肯定是药铺弄错了!”年轻人说着,就要去药铺。


李时珍拉住他,说道:“别去了,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就以《日华本草》的记载来说,把漏篮子和虎掌搞混了!”


“对,我开的是漏篮子!”江湖郎中插了一句。


“是啊,药铺有医书为据,打官司也没用。”众人叹气地说,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这件事,让李时珍感到医书记载的混乱,即使医生的医术高,处方再好也治不了病,反而会害人。


他内心里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就是编写出新的《本草》来,不过他还有点犹豫。


另外,书本在传抄刻印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地方,需要校勘和整理。


有一次,李时珍路过官医局,看到一位老农提着一包药匆匆走出官医局的大门。


这时,出来一位医师,高声地对老农说:“老丈,你在煎这剂药时,等到水开了3次之后,放一块锡进去,等药沸腾才算煎成,不要忘了。”


李时珍听了这话,不禁大为诧异。他还没有见过这样煎药的方法。


于是,李时珍问医师:“老先生,您吩咐那位老丈,叫他在汤药中放进一块锡,不知是治的什么病?”


老医师微笑着说:“小老弟,你是不放心还是对这味药感兴趣呀?老朽我虽然无能,但开处方都是有根据的。”


说完,老医官从袖口内抽出一卷书来,递给李时珍。


顺着老医官指点的那一页面上,果然写着“本药煎至三滚后,投锡一块”几个大字。


李时珍不解地问:“锡在这剂药中起什么作用呢?”


老医官说:“既然书上是这样写的,我想自然有它的妙用吧。”


  


回家的路上,李时珍都想不明白锡在那剂药的作用。


回到家,李时珍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李言闻。李言闻听了,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了几页,说:“是这个处方吗?”


李时珍一看,和老医官的书上记载的完全一样,也有“投锡一块”几个字。


  

只是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这里的‘锡’应为‘饧’字误刊,应根据顾府所藏明初刻本改正。


原来,当时称用粮食熬成的糖为“饧”,处方上“投锡一块”不过是说在药煎好之后,放进一块饧糖。把“饧”误刊成“锡”了。虽然不会对药用有影响,但却让人很费解。


李时珍经常碰到类似的事情发生,药物误人的事,在李时珍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李时珍知道,《本草》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


如《证类本草》将葳蕤说成是女萎,其实,这是两种形态、药性都不同的植物。


葳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很像竹叶,绿白色的小花生长在叶柄间,像一个个吊着的小铃。入药用它的根,可治虚劳寒热等证,代替党参、黄芪作补药。


女萎是藤本科植物,茎长10米左右,也称为万年藤,叶对生,开小白花。根、茎、藤都可以作为药,主要作用是解毒,可以治疗霍乱、痢疾,能排脓、消水肿等。


然而唐慎微在书中却说葳蕤就是女萎,这是一个不应当有的错误。


再有,兰花与兰草,前者属于兰科,只供观赏,后者属于菊科,可当药用,而前人作《本草》时没有认真观察植物,光看到兰字相同,便想当然地把它们合为一体。


李时珍越研究,越感到问题的严重。他想,由于药物上的混乱,即使药方开得很好,药弄错了,仍然达不到治病的目的。弄得不好,还会闹出人命来,这些重大错误,非纠正不可。


这些事让李时珍觉得重修《本草》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了。


李时珍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李言闻听了,说:“修《本草》这个建议很好,但是工程太浩大了。历代《本草》的修订,大多是朝廷出面修的。”


李时珍听了父亲的话,更清楚了修《本草》的艰辛,这可能比他原来预期的还要难很多倍。


但是,李时珍想重修《本草》,并没有因此打消,相反却更加坚决了。


明代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李时珍33岁,立下了雄心壮志,一定要重修《本草》。


李时珍踏遍山川,立志重修医学古本《本草》。整整27年,他耗尽家财,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搜集民间秘方,无数次濒临丧命,又侥幸存活。而他的一位徒弟,为了保护药物笔记,惨遭虎口!


一群人不求名利,终年隐匿深山,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它被哥伦布称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地位堪比达尔文《进化论》。


全书收录药材1892种,比古书增补了374种;附插图1160幅,由儿子李建元精心绘制;方剂11096个,其中5000多条居家常备方子:如男人护肾培元、女性抗老防衰、老人益寿延年,儿童健脾长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