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小学英语语言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2015-12-15 14:31:3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科学研究篇

探索小学英语语言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探索小学英语语言实践的研究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类别:省青年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JJD1213015

研究领域:基础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 崔宪双(党办主任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三小学校)

主要成员:蒋维娜   宋娇   郭万柱   付强    曹竹音   魏宏亮

           贾海洋   柳絮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得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正式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语言,它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在小学教育中则显得尤为迫切。以“基于问题学习”和“情境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词与语言为工具,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从目前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口语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以情境教学为理论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问题与创设环境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故提出本课题研究。当今社会的小学生英语,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普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能说英语的机会很少,除了课堂回答老师的问题外,基本不说英语,尽管能说英语,但不能准确地运用。这就引起了我们英语教师的重视,想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学生都能张口说英语并且有真实的语言环境为依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

1. 研究如何让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教给学生说英语的方法、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 研究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习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课堂模式。

3. 研究如何从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出发,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

4. 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我们将要研究如何更好的为学生创造语言交际的环境。主要是从课堂和课外两方面入手。

   1)以围绕固定主题为主的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和频率。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听、说、画、做(道具)、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交际能力。我校开设了两个英语社团:一个是表演剧;另一是以练习口语为主的“Talker”英语社团。不仅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加给

他们提供了表达口语的机会。

本课题先用调查法来调查适合各年段学生讨论的话题和所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调查报告来制定研究计划。采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每月的英语语言实践课,不断积累研究过程中的语言实践的素材,丰富研究的内容,不断修正、完善、验证课题研究的内容。同时运用经验总结法反思每节语言实践课的优点和不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影响

通过这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设立适合不同年级的话题为突破口,开展英语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语言实践课中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而是教师和学生都融入到所创设的真实环境中,去充当与话题相关的角色。例如说:Happy Eating Restaurant(快乐餐厅)一课中,教师充当董事长、经理等角色,而学生们则就是服务员、顾客、迎宾、收银员等角色,打破了以往中规中矩的课堂模式,而是围绕固定话题自由说英语。不仅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的浓厚,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教学主题化;形成语言实践的校本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科研水平。

四、研究成果的应用与采纳

随着我们课题组一次又一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断的提升,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向“翻转课堂”迈进。每一个话题的实践课之后,所有课题组成员都要在一起研讨,改进缺点,吸纳优点,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帮助我们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科研能力。

本课题的实施和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全体课题组成员针对每一个话题的实践都可以相互借鉴,既从整体上提高了英语语言实践的时效性,又为课题积累了资料。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在国家、省、市级的教学设计、说课、案例、反思、课件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达10篇次,科研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校本教材在这个学期全面走进课堂,每周都有一节实践课,以校本教材为依托,开展英语语言实践课。

五、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即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题讨论,提高口语能力,注重培养一定得语音语调,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说英语的习惯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平台。将英语实践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还能在课外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完善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虽然在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方面有了一些收获,但由于受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仍然留有一些不足和困惑:

1.作为中国的孩子,汉语语言环境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缺少真实英语语境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上学生得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很难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和练习,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2.班额大的教学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语言实践的乐趣。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班级容量较大,一般在50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3.语言积累不够降低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质量。

一些学生想说不敢说,主要是因为阅读量小,词汇积累不够,不善于表达,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是我们应该探索的。

教学质量和升学的压力使得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教师还是学生更多地关注试卷上的分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高解题能力上了,而口语交际自然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这也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及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改变以上制约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提高的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去思考、去解决。设想以后我们的英语课都能让孩子主动张开口去说、去交流;可以借助学校每天早晨组织的英语沙龙活动及每周的英语社团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

七、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语言实践课是本课题研究的必须通道,总的来说,“英语语言实践课”的教学是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我们将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调整操作办法,完善实践方法,使之更趋合理化、科学化,扎实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而稳步推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努力优化学校英语教学质量。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有幸和新课改一起成长。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与综合运用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但今后我们仍需做出更深入细致的探索,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题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教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开创我校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万紫千红的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