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拓展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成果公报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科学研究篇 |
《家校合作拓展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研究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二是研究以学生发展有出发点的拓展活动空间的有效途径。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没有终点,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往复的一个过程。在本课题中,家校合作是前提,如何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和不断的行动修复中,摸索—形成—验证—再修订,逐步形成初步模式; 二是经验总结法。以行动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深入挖掘,上升高度,形成最终的家校合作、共同拓展活动空间的有效模式; 三是调查研究法。课题初期调查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成长的建议,通过课题实践,在结题前调查家长对于课题实施的反馈及感想。调查学生在课题实践前后与老师、父母关系及成绩的变化。 四是文献法。通过阅读期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等方式,梳理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成果,探求科学的家校合作途径,并以此为前提探究拓展有利学生成长的活动空间的要素究竟有哪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二、结论与对策: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家校合作拓展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的如下成果与结论: (一)构建平等、朋友式的家校合作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孩子一生中最主要的两个教育者,教育不可能在学校中单独进行,也不可能在家庭中单独进行。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有着相同的目标,家与校之间就理应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打破了过去家与校对立的矛盾的局面,构建一种家校携手,共促成长的新型家校关系。而此种关系的构建,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所以,首先构建起一种平等互信,朋友式的家校关系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我们以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为切入点,由老师提议,由家长中热心孩子教育,有一定威望与能力的家长向全班家长发起倡议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自荐产生,明确了各成员职责,。而我们老师则要放下架子,让家长觉得可以全心全意无所顾忌地为班级学生的成长献计献策,其实懂教育的未必都在从事着教育行业。通过课题实践,我们构建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模式。
(三)集结优质资源,共拓学生活动空间。吸纳家长资源中各种有益学生成长的因素,为班级所用,为学生成长所备。在一种公平自愿的合作氛围中,我们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结合学校教育,突破学校资源局限性,为孩子们创设活动机会。一个班级中各行各业的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各种有利资源,学生活动的空间不再受到学校资源的局限,学生的活动也得到更多保障。我们的不断探索形成合作模式,即:1.教师倡议家长配合的活动模式2.家长提出思路教师辅助的活动模式。 三、成果与影响: (一)构建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模式;通过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实质作用,使家与校之间真正构建起了有效的合作模式。学校与老师不再是绝对的教育权威,更不是家长委员会唯命是从的领导者。发挥家长中的优势资源,让新时代的全新理念在教育学生中共同发挥智慧与能量,让优质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所用,使更多学生受益。 (二)探索出了家校合作共同拓展活动空间的方式方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两种主要的合作模式1.教师倡议家长配合的活动模式。面对减负的大背景,学校不再是生产做题工具的工厂。作为小学,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大舞台。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平台,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活动成为考验学校和老师的难题。面对数量庞大的生源,学校场地有限,人员有限,每学期的活动极为有限。教师即使有富于创意的想法也无法付诸实践,而家校的合作,打破了这一瓶颈。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的老师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着教育的阳光。2.家长提出思路教师辅助的活动模式。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个别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不逊于许多老师。家长中不乏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他们根据时代的发展会有一些开展活动的想法。家校沟通渠道的开通,家长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的配合,更让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三)形成合作模式,提供可操作、可借鉴的拓展活动空间的实践经验。家校的有效沟通,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验班中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教师倡议家长配合的活动,如《红叶寄深情,油娃学铁人》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铁人精神的真实存在。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从小把铁人精神根植于心,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同时让孩子们亲临大自然,感受秋色之美,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在“两进”活动进课堂这一契机下,组织学生参观铁人纪念馆,朗诵铁人诗歌,赏红叶,收集并制作贴画,最后配上学生的参观感受。整个活动组织有序,效果显著。家长提出思路教师辅助的活动,如《和大凤去植树》,说到植树,多数孩子只有在童话故事里看到过。我们这个幸运的集体,在我们家长委员会宋主任的组织下,有幸在今年5月份集体参加“和大凤去植树”公益活动。孩子们放下书本,各类辅导班全部叫停,全班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相聚黎明湖畔。孩子们在电台主持人大凤的带领下,一同为城市绿化努力,栽上专属于自己的小树。这种鲜活的的经历,成为了每个孩子成长中最可贵的记忆。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让它成为训练孩子们习作的好素材。于是我在班级发起倡议,让我们把这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写下来吧!写得好的同学,我们将把你的作品打印出来,形成我们的《和大凤去植树》作品集,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又如家校共同倡议的两次《开放性家长会》,家长倡议的公益活动“温暖上学路”等,从不同方面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与展示的平台,学生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四、应用或采纳: 五、创新之处 (一)构建平等、朋友式的家校合作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孩子一生中最主要的两个教育者,教育不可能在学校中单独进行,也不可能在家庭中单独进行。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有着相同的目标,家与校之间就理应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将打破过去家与校对立的矛盾的局面,构建一种家校携手,共促成长的新型家校关系。而此种关系的构建,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所以,首先构建起一种平等互信,朋友式的家校关系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我们会以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为切入点,比如,由老师提议,由家长中热心孩子教育,有一定威望与能力的家长向全班家长发起倡议书,成立家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自荐产生,明确各成员职责,决不能让它有其名无其实,聋子的耳朵一个摆设。而我们老师则要放下架子,让家长觉得可以全心全意无所顾忌地为班级学生的成长献计献策,其实懂教育的未必都在从事着教育行业。 (二)依托信息技术,拓宽沟通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家长年龄的80后走势,让家与校,家与家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建立班级QQ群,家长之间的沟通随时可以是进行时。大家可以共享教育信息,分享家教经验。作为班主任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QQ群,以平等的身份成为群一员,通过浏览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随时捕捉到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时解决问题。建立班级博客,随时发布相关学生成长的信息,比如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照片、录像,学生的优秀作业等,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在校在班级中的成长表现,以采取相应的家教对策,促进学生在班集体中的成长。有效及时的沟通,让家与校,家与家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我们共同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三)集结优质资源,共拓学生活动空间。吸纳家长资源中各种有益学生成长的因素,为班级所用,为学生成长所备。在一种公平自愿的合作氛围中,我们将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结合学校教育,突破学校资源局限性,为孩子们创设活动机会。一个班级中各行各业的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如果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各种有利资源,那么学生活动的空间将不再受到学校资源的局限,学生的活动也将得到更多保障。 六、不足与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