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日志的基本内容

(2014-03-06 18:52:4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研究篇

教学日志的基本内容

    探究教学日志就是如何帮助教师开展学习的过程,它一般被描述为日志如何增强教师反思及反思实践的过程,以及如何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沃克把反思描述为:“那些智力的、情感的行动,在这些行动中个人来探究他们的经验以产生新的理解与认识。反思涉及把未处理的、原始的经验作为一种方式来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包括探究混乱的事实及伴随他们的想法及情绪。反思可以被作为一个非正式的个人行为或建构的课程的一部分,在这一建构中的,反思可能集中于特殊行为、过去的事件或当前发生的、可以激发学习的事情。”这些内容都可成为日志的基本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日志既是事件或经验记录的场所,又是经验形成的场所。许多个人问题不能仅仅作为麻烦问题来解决,它必须是以公众事件或历史事件来理解。人们对公众事件的理解必须通过他们把个人事件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密尔斯指出,个人成长、理解以及关于公众讨论的理解之间有重要关系。他说,人们在讨论、谈话中提到的但在实践(教育与研究)中忽略的问题需要用公众理论来影响教育实践,同时必须依靠个人的转化。尽管如此,正如密尔斯所说, “个人问题只有把事实证据分析与发生的时间、地点联系起来,他才真正成为研究。”教师的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教学日志可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l.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学活动有成功,也有不足。教学日志就是要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以及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疏漏之处、失败之举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教学日志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教师而言,写教学日志可以帮助其自我反省,培养教师探究的习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2.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

    教师对教学中灵感闪光点的捕捉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包括对教育情境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与把握、选择与判断以及处理与行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关键在于加强其教育理论修养、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提高辨别判断能力、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通过撰写日志捕捉记录自身在师生互动、共同构建的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灵感、奇思妙想,就体现了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作出正确的教育决策并付诸实践,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症下药,看情况怎样适合就去怎样做,并且要保证力所能及,行能所达。由于“教育机智不仅是对普遍事物而且是对特殊事物的”,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择、有所行。正是知、悟、择、行构成了教育机智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也为教学日志提供了条件。知,即是认识,就是教师对行为对象及自身行为得以发生的环境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悟,是教师在知的前提下生成的对教育规律和规则的整体把握及对教育情境独特性的整体理解,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择,包括选择和判断。即基于知悟,对各种模糊、可能性的决断,是把主体的内在教育理论、教育行为及教育行为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主观意象。选择判断包括推理和思考,是教师实践推理能力的具体表现;行,即是可感知到的、使教育机智得以外化的行为,是教育机智的外显。所知、所悟、所择作为日志的基本内容,以促进以后的行动。因此,撰写教学日志可以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

    3.课后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对所教的课程内容会有不同的认识,或教师阅读专业著作也可对教学产生新的认识,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学日志的重要内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就是要求教师将备课(特别是课后备课)的过程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次是教师在课前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备课,第二次是在阅读教学参考书后的备课,第三次是上完课以后的再备课.课后备课就是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它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记录:

    (1)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的组织是否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优化灵活、是否处理好讲与练的环节步骤、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否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课的兴趣以及对教师教法的评价等。

    (2)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及其原因。如每节课的闪光点和“得意之作”以及学生创造性见解等。诸如对课堂上贴切而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言,教学难点的成功突破,引人入胜的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等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供以后借鉴和参考。

    (3)教学中的失败之处及其原因。即教学中的“败笔”,如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地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以便引以为戒。

    (4)补救措施和改进意见。即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今后教学中注意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就补救的时间、内容、方法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等。

    (5)学生的见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见解中反观自身的教学情况,从而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和养料。

    因此,教师通过课后备课可以发现课前备课的不足以及以后备课应注意的问题。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课后要做好课后备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以便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撰写教学日志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堂情境会出现不同的促进教师反思实践的内容,每个教师都应该认清自己的特点及优缺点,及时把握每一个教学亮点与不足,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日志撰写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农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