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行就是一场回归

(2025-09-09 17:00:00)
标签:

《静园散语》

《修行就是一场回归》

周霄山:

修行就是一场不断探索自我、回归本真的旅程,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回归本真的自己。有一种智慧能引领我们走出迷雾,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富足,那就是修行。修行能够使我们做到内不生对立,外不起分别。内心的对立如同筑起一道道高墙,将自己与他人、与世界隔绝开来;而外在的分别,则让我们陷入无尽的比较和评判之中,徒增烦恼。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选择不理会,这些问题便无需解决。尤其是情绪问题,往往不解决反而会自行消失,我们若过度执着于解决,反而会让问题愈演愈烈。拥有修行智慧的人,不会让自己陷入过去的循环中,而是勇敢地向前看,迎接新的生活。因为,每一次对过去的纠缠,都是对当下生命的浪费,都会影响我们的回归。

修行其实就是一种回归本心的过程,关键在于打破自我执着,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通过息思虑,回归内心的平静。生活本身就是修行,无时无处不是修行。修行就是回归本心,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真正的修行,不是向外求索,而是向内回归。它不教我们如何披上耀眼的外衣,而是指引我们脱下层层包裹的戏服,回归那颗本自具足、纯然如水的平常心。

修炼的过程就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我们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脉动,与宇宙万物共呼吸、同命运。我们逐渐领悟生命的真谛,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和谐。修炼将我们引领至生命的巅峰,让我们俯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仿佛站在云端之上,俯瞰着尘世的一切繁华与落寞,内心却保持着一份超然与宁静。我们明白,生命的升华与回归,不仅仅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修炼蕴含了无尽的奥秘与深邃,它犹如一把神秘的钥匙,能够开启通往更高生命境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生命体验。修炼让我们得以超越尘世的纷扰与束缚,探寻生命最本质的意义与价值。修炼是一场从生命的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升华与回归的旅程。它让我们在探寻生命本质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生百年,其实是一场与自我对话、与自我博弈的修行,是“返璞归真”的路径,是华夏文明数千年来传承的生命哲学。修行的过程,就是回归本真。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把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关键在于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事物中时,那些无谓的烦恼便会渐渐消散。活在当下,让我们的心灵回归本真,让情绪在每一个当下的美好瞬间得到滋养。我们不再被过去的遗憾,或者未来的不确定所羁绊,而是在当下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情绪消耗上。把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就是要放下过度的执念,不再让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控制我们的内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都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短暂而虚幻。当我们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对名利的渴望,对他人看法的在意,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本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我们的情绪不再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大起大落,而是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真谛。我们开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每一个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爱与宽容,不仅对他人,更是对自己。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愿我们都能领悟到情绪管理的智慧,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世界。

修行的真谛始终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归我们的心。正如禅宗所言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因为你的心动”。我们日常的工作、为之奋斗的事业、持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帮我们修行的 “境界”。每一个工作中的挑战、事业上的起伏、学习中的困惑,还有生活里的琐碎,都是心灵成长的试金石,让我们在经历这些境界时,检验自己的心性。我们需要思考,面对这些境遇时,自己是心随境转、妄加攀缘,像无根的浮萍在外界的风浪中随波逐流,被环境左右情绪和行为;还是能够心无所住、如如不动,以一颗平静、安定的心,从容应对世间的一切变化。

万法皆由心生,外面的世界没有别的,一切的人、一切的事,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所有,都是我们自心投射的影子。这就如同我们在黑暗中举着手电筒前行,照亮的前方景象其实是手电筒光线的投射。我们看到的他人的行为、外界的事件,本质上都与我们内心的状态息息相关。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缠于这些影子,而忘失了真正重要的本心?过度执着于外界的是非对错、得失成败,就如同在虚幻的梦境中追逐,最终只会迷失自我。

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真正的觉悟,不在云端之上,而深深扎根于挑水砍柴、待人接物的平常事中。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那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是磨砺心性的最佳道场。平常心是修行抵达深处的自然果实,而非刻意扮演的姿态。它并非刻意表现的淡然,而是历经千般磨砺后,内心生起的如实了知与全然接纳。平常心的深处,是对无我的体认。也就是,我与众生本相连,与万物本一体。修行之路并非通往某个高不可攀的特别殿堂,而是引领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回生命的本源。也就是那个无需修饰、本然清净的平常之地。回归的平常心,似深邃宁静的大地,承载万物生生不息。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到我们的心。自在不在心外,解脱不是他人带来,只在于你识自心。不要心外求法,不要心外用功,时时提起觉知,在自己的心上用功。其实,修行不是生活以外的额外增加的负担,而是最基本的生命存在方式和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修行就是后天人心与先天本源相通最终回归的过程。

修行的历程就是生命的历程,修行的过程就是在证悟和揭示生命的真理实相,不知生命的真理实相就无法修行,所以,修行首要必须明白生命的真理实相。修行本质上是一场回归,它祛除浊气,净化心灵,使浊气变为清气,进而达到净化的境界。在修行过程中,大慈悲心会不断升起,我们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恢复久违的宁静与平和。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这是因为我们在修行中一次又一次地融化了自己,从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应。随着我们不断越升,一切遇见都充满了灵性和启迪。我们恢复了与生俱来的力量,学习力瞬间得到提升,变得飞快而迅速。我们的心地宝库彻底打开,感知力越来越灵敏,转化力也越来越强。我们能迅速吸收并给出反馈,随时在转化与升华。当我们能摆脱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时,我们的业力便真正终结。这时,我们不再是被动地被命运推着走,而是已经觉醒,能够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一刻,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灵魂的掌控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律才是修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