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霄山
周霄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508
  • 关注人气:2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心与妄心

(2025-05-25 09:09:58)
标签:

《静园散语》

《真心与妄心》

周霄山:

真心是指我们内在的本性,是清净、真实、不变的自性。在佛经中,真心被视为佛性,是每一个众生所具备的内在智慧和觉悟。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恒不变,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真心的特征是宁静、慈悲和智慧,能够引导修行者走向解脱之路。妄心则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杂念、情绪和执着。它是由无明和烦恼所构成的,具有极大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妄心使我们迷失在世俗的欲望、恐惧和执念之中,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佛经指出,妄心是众生轮回的根源,是导致痛苦和烦恼的主要原因。

真心是我们内在的真实自性,是清净的本质;而妄心则是外在环境和内在烦恼的产物,是一种幻象。真心如同明镜,能够反射出万物的真实;妄心则如同烟雾,遮蔽了我们对真实的认知。真心的功能是觉悟和解脱,它能够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超越生死轮回;而妄心的功能则是执着和迷惑,它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与烦恼之中,无法自拔。真心是恒常不变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妄心则是瞬息万变的,随时受到外界刺激和内心情绪的影响,难以保持稳定。

真心与妄心的转化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修行主题,通过对妄心的认识和对真心的觉悟,修行者可以逐渐实现内心的转化,达到解脱的境地。修行的第一步是觉察妄心,我们需要通过禅修、观照等方法,观察自己的内心活动,识别出那些妄念和执着。妄心如梦幻泡影,只有觉察到这些妄念,我们才能开始超越它们。在觉察妄心之后,修行者需要进行反观自心的练习。通过内省,我们可以发现内心深处的真心,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此时,修行者需要放下对妄心的执着,回归到自性之中。正念是转化妄心的重要方法,通过修持正念,修行者可以保持对当下的觉知,减少对过去和未来的执着。正念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醒,减少妄念的产生,从而逐渐回归真心的状态。在转化的过程中,修行者还需要培养慈悲与智慧,慈悲是对众生的关怀与爱护,而智慧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通过修行慈悲与智慧,修行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妄心的无常和虚幻,从而更加坚定地回归真心。真心与妄心的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修行者需要将所悟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瞬间保持觉知,实践慈悲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真心会逐渐显现,妄心也会逐渐淡化。真心与妄心的区别与转化不仅是哲学的探讨,更是修行者在追求解脱道路上的实际指南。通过对妄心的觉察、反观自心、修持正念以及培养慈悲与智慧,修行者可以逐步实现内心的转化,回归到真实的自性之中。最终,真心的显现将带来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帮助我们超越生死轮回,达到真正的解脱。

真心,也被称为佛心、道心、清净心,是常住不变、不生不灭且具有完整自体的。真心是宇宙的本体,赋予一切法以体性,能生诸缘,但众生生出诸缘后,却遗失了这个自性本来的净明。真心是无为法的核心,也是佛性的体现。妄心,也被称为识心、机心、攀缘心,这是因为它与人的六种感官相对应,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而且没有完整体性、时刻变动不定且生灭不定的。识心是众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和依赖的心理活动,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使人们能够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并与世界互动。然而,识心作为妄心的表现形式,时刻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情绪的影响,不断变化和波动。这种变化无常的特性使得识心成为了产生执着和烦恼的根源。

“真心是相对于妄心而言的。真心代表了心的清净、无染的本性,而妄心则是由于无明和执着而产生的心的状态。妄心的产生,源于我们对心性原理的无知。我们常常误将心的某一部分功能视为自我,用这有限的、执着的认识来理解世界。这种用有限的功能来衡量无限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认识的局限性。局限性的认识在不断地与外界事物接触时,会产生不兼容和冲突。我们不断地进行比量,用功能来衡量功能,相互不兼容,相互干扰,这就是染污的根源,也就是妄心的本质。当我们将心的某项功能当作主体,以及由此功能产生的认知当作是真实不变的,这就是妄心。妄心是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着。

修行的目标之一是超越妄心,认识到真心,即心的清净本质。通过禅修、觉察和智慧的培养,修行者可以逐渐去除心灵的杂染,恢复本来的清净状态。在修行的最终阶段,修行者会领悟到真心与妄心的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是为了引导我们认识心的真相而设立的方便。在深入的觉悟中,所有的对立和分别都将被超越。

真心是永恒不变的,当我们生起一个善念时,那个善念就是真心的体现。真心是我们内心深处原本就存在的,它不是因为外界的因素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该多静下心来去洞察它,当我们察觉到真心时,就要守住它。当我们常住真心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我们每天安静一会儿去找到自己的真心,就是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起心动念。当我们找到真心后,安住它,实践它,慢慢会升起无上喜悦和力量。这种喜悦是任何物质都带不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是我们本源带来的灵魂深处的力量。

真心才是真正的自己,是所有法门的根本。真心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恒常不动,法尔常自在。而妄心不过是真心的衍生品,就像浮云一样,随时在变,随时在动。妄心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动有静,无常无自性。真心和妄心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它们又离不开彼此。真心就像虚空,妄心就像浮云,浮云虽然变幻莫测,但始终离不开虚空。真心了了见妄心,但妄心却永远不能见真心。真心与妄心互不相到,互不相住。真心是万法之本,一切法门都离不开它。妄心则是真心随染净因缘而变现的,万境唯妄心变现。真心即一切法,真心融摄一切法。真心是一真法界,妄心则是十法界众生。有来有去的妄心,常在无来无去的真心中来来去去。真心与妄心互不相染,真心不染妄心,妄心不染真心。真心唯一真法界,无来无去,无生无死。妄心则随因缘业力变现十法界众生相,而于十法界中来去生死流转。真心与妄心,虽然看似不同,但它们其实是一体的两面。真心外无妄心,妄心外无真心。真心与妄心就像是镜子与镜像,虽然镜像总是变幻莫测,但镜子始终如一。真心与妄心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心本我本是无形无相的,可它是通过六根接触六尘后,有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这六识就是自性本我起了妙用,通过六识的加工,才变现出来有形有相的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被六识加工出来的,那当然是幻象,幻象不是没有,而是影子,是水中月,就像一款游戏一样,游戏是虚假的,是被加工出来的,如果我们沉迷游戏,把游戏当成我们生命的唯一,就被困在这个虚幻中,不断地痛苦烦恼,误认为有一个生老病死的存在,就开始贪生怕死,患得患失,也就染上了贪嗔痴的习性,从此困限在了这个虚幻的意识概念世界当中。那么活在假象之中,就是我们误生出来的妄心,也就误入无明之苦。

我们人生就是在借假修真,这个假,这个幻,需要我们去实证亲证,我们才能看破万物的假面孔,只有亲证,把它看破了,知道万物都是虚幻的,我们当下就能够降服一切,当下就拥有本自具足的无上智慧,当下就能在生活中实证到理事无碍,达到清净,自由自在的心境,智慧不是修来的,是我们真心本具的。那么修这个真,就要看破这个外在的幻,去掉这个怕幻的习性,不断地在生活中熏陶自己,印证自己,做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觉就是自性本我,就是大道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实相无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