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正

(2025-05-05 10:15:05)
标签:

《静园散语》

《中正》

周霄山:

有一位隐士名叫长沮。他深居简出,很少与外界接触。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路过他家门口,想向他请教。长沮正在锄地,看到子路过来,也不抬头,只是继续干活。子路有些尴尬,但还是开口问道:请问先生,孔夫子的车驾往哪里去了?长沮头也不抬,只是轻轻说了句:哦,就是那个到处游说的孔丘啊。他啊,连该往哪里去都不知道。子路听了很不高兴,说:先生,您这话可就不对了。夫子德高望重,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长沮这才抬起头,意味深长地说:子路啊,你可知道什么是‘中吗?过犹不及,太过或不及都不好。孔丘满天下游说,却不知何时该止。这哪里是‘中呢?子路听完,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就像孔子周游列国,本意是传播仁义之道。但如果时机不对,反而会适得其反。

《易经》中,中正之爻被视为最吉祥的。因为它代表着事物发展到了最完美的状态,具备了最好的发展条件。就像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每个季节都恰到好处,这就是中正的体现。先哲说:正未必中,中则无不正也。也就是,正确的未必就是恰到好处的,但恰到好处的一定是正确的。这句话说出了的重要性。

中正之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这时,中正之道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中正之道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要把握好分寸,不偏不倚。就像走钢丝,既不能太过谨慎而寸步难行,也不能太过大胆而失足坠落。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就是的智慧。又要求我们行事要正当,要合乎道德和规范。就像是给我们设定了一个行为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我们可以自由发挥,但不能越界。

中正之道还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比如,在工作中,我们既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而耗费过多时间,也不能马虎了事而影响质量,要找到效率和质量的平衡点,这就是中正之道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不能过分热情而让人感到压力,也不能太过冷淡而显得不近人情,要找到恰到好处的距离,这也是中正之道的运用。在追求个人发展时,我们既不能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也不能过分激进而忽视风险,要在稳定和进步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同样是中正之道的智慧。

中正之道还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我们就能避免片面性,做出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中正之道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庸。它要求我们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位置,保持最佳状态。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正是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所需要的。中正之道还蕴含着一种包容的智慧。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都有存在的理由。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不同,而不是固执己见。这种包容的态度,能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视野更加宽广。

在修身养性方面,中正之道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中正之道还教导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眼前的得失而忘记了长远的目标。就像种树,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快慢而忽视了树的生长规律。要懂得等待,懂得积累,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中正之道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要在各种矛盾和对立中找到平衡点,要在变化中保持稳定,要在稳定中寻求发展。这种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也能指导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关系。中正之道不仅是一种处世之道,更是一种生存之道,一种发展之道。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世界里,中正之道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守的是动态平衡的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在运动变化中,也是一种动态平衡,没有这种动态平衡,我们就会出问题。比如,我们在开车的时候,不能太往左偏,也不能太往右偏,我们只能在道路的中间走,这个中间就是我们要坚持的路线。不一定是在正中间,可以偏左一点,也可以偏右一点,但是不能越过左右的边界范围。

所有中正的存在都是“平衡”的存在,所有的持续都是“平衡”的持续,所有的圆满都是“平衡”的圆满。万物之运动,分分秒秒都在找“平衡”,保“平衡”,求“平衡”。只有“平衡”,才能确保最佳的生命状态。“平衡”维系的越长久,生命才得以走得越长远。“平衡”维持宇宙万物存在的本原。“平衡”是最神性、最不可思议的能量,无时无刻不在把控着一切存在。

追求“平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把握“平衡”是人生的大课题,亦是人的大智慧。比如,生态一旦失衡,生态环境就会遭到严重破坏,依赖环境生存的生物就会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疾病。我们所说的养生,其实就是养心、养性、养神,最终是让身心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中正、平和、和谐,这不仅能“平衡”身体,还能保全灵魂。

中正就是强调遵循道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统一。强调不去过分关注外界的纷扰,而是安住于自己内心的境界中,达到一种消除了分别心、对立统一的境界。这种境界被视为圣贤的境界,因为圣贤能够不在乎世界的变化,只关注自己的智慧,控制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智慧本体。

中正即秉持天道,使文化生生不息。中正强调知行合一,通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来寻求良知良能,其中良知用于识别善恶,而良能则用于为善去恶。中正就是保持中正平和,不偏执一端,遵循中正之道。中正就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平衡,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遵循道的规律,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层次智慧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空杯心态
后一篇:圣人不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