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见

(2025-01-09 10:09:01)
标签:

《静园散语》

《知见》

周霄山:

知见有三个层次:无知执见、正知正见、真知灼见。

无知执见,这个层次我们的思维出于各种无意识之中,被小我拖着走。无论大脑的思维(小我)看起来多么聪明,实际上却是处于混沌、无明、模糊的无意识状态,才会导致了世间所有的战争、抢夺、纠纷、竞争、分离、病痛和苦难,还有内心各种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创伤,这些无一不是小我的杰作。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各种的偏颇和执着,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看法、观点、建议是正确的。对于很多我们不理解的事物,也保持自己的偏见和预设。对事情的结果,也往往执着于某个特定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应该怎样怎样,那个不应该怎样怎样。其实,应该和不应该本身就是执见。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明”“我执便是大多数人所处的无知执见的思维状态。

正知正见,这个层次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地学习、精进和修行,培育出更多的爱、慈悲、正义和良善,树立起了非常正面积极的知见。这个正知正见,还是能感受到自我感的强化和价值的,也是基于二元的视角。这个层次,我们能够辨识出一切负向的知见,并坚决地摈弃了它们,同时又把世间所有美好、积极、正面的知见都筛选了出来,组装到我们的心智之中。如同古往今来的圣贤们一样,用正知正见行走世间,乐善好施,奉献爱与光,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赞叹。在这个层次,有了正知正见,并且践行它,遵循因果法则,我们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成功,内心也常有喜悦和富足。我们也可能会更多地体悟到爱与合一等美妙的意识状态。

真知灼见,这个层次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道废,有仁义。也就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我们在第二层次所有的正知正见,也就是被强调、教育和倡导的真善美爱、道德仁义,所有的正面与美好,都是因为大道本身被废弃了,人们与大道渐行渐远,这些正知正见才需要被强调、教育和倡导。如果我们近于大道,融于大道,自然就会具有照见万事万物真相的真知灼见。这个层次的真知灼见是悟道后才能具有的智慧状态。

修行第一要知见正,我们修行先要把目标定正,然后再计划学什么,怎么来修行。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修行先要知见正,如果知见不正的话,将来的结果就不得圆满,还可能要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所以知见正是修行的第一要事。

知见好比陶器的泥坯,什么样的知见就烧出什么样的陶器。要想悟道先要理解这个道理,我们理解正确了,然后从定中去修它,才能证到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就是禅定再深,证到的也不是这个东西。我们只有靠那些正知正见,才能通过禅定证到。也就是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持

拥有正知正见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研习圣贤经典来领悟,还有我们对生命实践的体会和感悟。一般来说,想要真正获得正确的见地,首要就是去除我执,也就是完全去掉自我意识的干扰,因为我们对于所有事物的判断都是基于自我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判断结果肯定是片面的、局限的。因为我执的干扰,我们也就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目,自然也就无法拥有正知正见了。

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更相信自己的直觉还是逻辑思维的判断?直觉究竟是什么?一般我们的大脑会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到信息,在第一时间形成本能的反应,也就是所谓的直觉。这是在接收到信息的一瞬间产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如果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也就已经经过逻辑思维了。这种直觉会告诉我们是非对错,往往是正确的。而且这些见解只要很快的闪现过一次,就会牢记在心。所以,直觉的反应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良知,学习过王阳明心学的应该很清楚了。我们要修心,就是要顺应我们的良知去判断,去做事。

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带有自己的偏见,其实是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而已,所以,做的事情总是不那么圆满,考虑不周祥,这都是缺少全局观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成功者和失败者,圣人和普通人,就是因为这些成功的圣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而普通人做事是迷茫的,只知道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

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拥有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创造和改变一切。想要形成正知正见,仅仅通过别人告诉我们或者表面的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生活中实践,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遭遇,感受,反复思考,反复对比,反复验证,这些东西才能逐渐内化成自己的正确知见。学会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抛弃自己的一丝偏见,慢慢的向圣人的思想靠近。我们真正修行的人,想解脱的人,首先要建立正知正见,这是极其关键的。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正知正见,我们无论修什么法门,都是无法修成的。

我们看待一切事物,不可产生对立的观点,应树立一体互根的观点,这才是正知正见,就是不二法门,如果我们还有二法的观点,就属于偏见,如果执着一方而去攻击另一方,则属于邪见。修行的助道因缘是正知正见。不二法门,不偏两边,谓之正见。看待一切事物不偏不倚,谓之正见。宇宙中虽然一切事物都分阴阳,但是从正见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一不是二,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相互成就的作用,是阴阳互根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无论我们偏哪一边都是错误的,都是背离大道,背离本性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谓之正见。一般人在遇到问题或障碍时,往往都是找别人和外面的原因,这种观念属于偏见。也就是,一切障碍都源于自心。万物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本性的变现,因此,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该去查找别人和外面的原因。正是因为悟透了万法唯心造的真相,明白障碍在内不在外的道理,因此,行有不得,反求诸已,遇到问题和障碍时,都应反观内照,查找自己的原因,谓之正见。

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谓之正见。如果能把这些道理深解悟透,明白了本性是空,一切法都是从空性里变现出来的,既然本性是空,那么一切法也都具有本性的特征,也必然是空。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说的正是一切法的本性是空。当我们看到一切事物时,应当直接看到它的本性是空,对一切法都不执着,故称一法不见

正因为一法不见而无取,无取当然也无舍。一切法的作用都是平等的,对一切法都不执着的前提下,又都不排斥,需要用哪一法就顺其自然地用哪一法,这就是一法不舍。如果我们心中还有好与不好之分别,就会在执着的同时而舍弃不好的,那么,被舍弃的这一法,其作用我们就不能用,这就是自设障碍,有障碍就不自在。

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无差别。根据每个人的慧根不同,以及某一阶段修到不同的层次,遇到不同的问题,给不同的法,这正是修行智慧。如定多慧少的失衡者,教他多看经悟理;慧多定少者,教他多修定力,戒骄戒躁。总之,根据修行者不同的慧根及修行情况,给各种不同的法。也就是,有法可见,必然也有法可舍。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修行者,要想少走弯路,合道而行,都应该树立这些正知正见。特别是修行人,修行的本身就是改正自己的偏知偏见,逐步树立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才算刚刚开始进入正修阶段。当我们真正悟透和掌握了这些正知正见时,我们的修行也就步入了正轨,我们只有具有了高层次的真知灼见,也就有可能修成悟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曲成万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