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觉与始觉

(2025-01-02 09:33:53)
标签:

《静园散语》

《本觉与始觉》

周霄山:

本觉是指我们本来具有的觉性,是一种先天存在的、不依赖于后天修行而自然具足的觉悟自性。它如同能照物之镜,其体性清净、光明,不生不灭,无始以来就存在,且恒常不变。然而,虽具足此觉性,但我们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妄念,使其被覆盖而不能显现,犹如明镜被尘垢所蔽,暂时失去了照物的功能。始觉是相对于本觉而言的,指我们开始修行后,逐渐去除无明烦恼,使本觉的智慧逐步显现的觉悟过程。这个过程又分为凡夫位、相似觉、随分觉和究竟觉。凡夫觉知前念起能止后念不起,这是一种初步的觉察,但此时仍未真正见到心性,还处于不觉的状态,叫做凡夫位。觉于念异,念无异相,能够舍去粗分别执着相,开始与本觉相应,但尚未完全契合,故称为相似觉。法身觉于念住,念无住相,已离分别粗念相,对本觉有了更深入的体悟和证得,但还未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叫随分觉。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远离微细念,得以彻见心性,此时始觉与本觉完全融为一体,达到了觉悟的圆满境界,即究竟觉。

本觉是体,是我们本来具有的觉性,其体性清净、光明,不生不灭,恒常不变,是一种先天存在的、不依赖于后天修行而自然具足的觉悟自性。始觉是用,是我们开始修行后,逐渐去除无明烦恼,使本觉的智慧逐步显现的觉悟过程,是对本觉的开发和彰显。始觉依本觉而有,若没有本觉作为基础和源头,就不会有始觉的产生。本觉虽本来具足,但若无始觉的修行开发,其被无明妄念所覆盖,无法自然显现,只有通过始觉的修行,才能逐渐去除覆盖在本觉上的尘垢,使其恢复本来的面目。始觉的修行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随着修行的不断进步,始觉会越来越接近本觉。从凡夫位的初步觉察,到相似觉、随分觉,再到究竟觉,始觉不断深化和圆满,最终与本觉完全融为一体,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

始觉的最终目的是回归本觉,实现始觉与本觉的合一。修行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启发和培养始觉,以去除无明,证悟本觉,从而达到解脱烦恼、成就释道的究竟目标。从本质上来说,始觉与本觉是同一觉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当始觉达到究竟觉的境界时,始觉即等同于本觉,二者之间不再有任何差别,此时我们完全证悟了自己本具的觉性,回归到了清净、圆满的觉悟状态。

本觉与始觉是对于我们内在觉性的认识和修行实践的描述,强调的是通过修行回归到本自具足的觉悟状态。本觉与始觉是一种体用关系,本觉是体,是根本的觉性本体;始觉是用,是通过修行对本觉的开发和彰显。二者是同一觉性在不同修行阶段的体现,最终目的是达到始觉与本觉的合一,实现究竟觉。

始觉与本觉相对,我们要理解始觉,需先明了本觉。本觉意指人心本来寂静不动,无生无灭之状态,本性清净无染。然而因无明,人心产生了世俗的意识活动,从而有了世间种种差别,此即不觉。而始觉则是指我们通过后天之修习,启发先天之本觉而当得之觉悟。它是我们在某种因缘的牵引下,觉悟到自己本具觉性,并以本具的观照力对治不觉,破妄显真,回归于自性清净的过程。也就是,即是通过修习,觉知心源本有觉性,从而返归清净之心源。若我们能断尽后天习染之烦恼、妄念,始觉便能返归本觉,两者合为一体,成就本始不二之境。

我们做功夫都是由不觉而始觉,以前不觉悟,通过入道修行,开始觉悟了。始觉发出的慧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本觉就是我们的觉性。本觉是母光明,始觉为子光明,子光明是母光明所生,就象是母亲生出儿子一样。而合母光明,就是始觉合于本觉。子母相合就成道了,子母不相合就不能成道。要时时刻刻观照,不要着外境,这是始觉合于本觉的过程。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在觉悟的问题上建立起根本的信念。我们本具觉性,修学释道、勘破无明、断除烦恼、追求觉悟。我们都具有灵明觉性,只因妄想执着盖覆了本有的觉性,盖覆了本有的光明,所以不得出离。人生在世,我们都要尽力修行,尽一切可能复归本有的觉性,尽一切可能实现究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净静敬镜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