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滑与圆融

(2024-10-17 12:17:00)
标签:

《瀞园散语》

《圆滑与圆融》

周霄山:

“圆融”一词来源于佛语,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大乘止观》论述了自性圆融圆融无二圆融无碍法界法门。《观音玄义》、《法华玄义》中,多次出现法界圆融三谛圆融。圆融在华严宗哲学中更显重要,有六相圆融圆融行布三种圆融等说法。佛学辞典里说: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众生即本觉,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

道家思想也同样具有圆融的智慧。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道的规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这种的生命追求,正是圆融所承载的生命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也就是,能包容一切就能够公平对待一切。道家在看待人和万物的关系上,没有人类中心论的观点,认为人是中四大之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道家主张多元化,容纳不同的价值观,这正是圆融宽容、多元的精神体现。

   圆滑是利己,圆融是利他,两者有着层次境界的差别。圆滑是从利己出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圆融的出发点,不仅考虑自身,还考虑其他人、其它方面的利益。出发点居心不良,主要为获得某种利益的,为圆滑;出发点纯正,为大局考虑的,为圆融。圆滑失德,是小聪明;圆融的心,是大智慧。圆滑者善于逢迎讨好,自私自利,不负责任;圆融者既圆又方,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圆滑者,避重就轻,随波逐流;圆融者,举重若轻,内心中正。圆融是一种通透,也是一种博爱。

圆融的人追求人生的圆满完善,圆滑的人则是消极妥协,模拟两可,没有定见,没有原则。我们应该少些圆滑,多点责任,追求圆融,力臻完美。圆滑是算计,是功利和贪婪;圆融是智慧,是利众,是让众生离苦得乐。圆滑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圆融是对生活的一种再创。圆融是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

圆融不是思维,不是逻辑,也不是“应该”和“必须”,而是一个人证得究竟智慧,对一切都了无牵挂后自然出现的状态。这时,就已经真正地实现了无我,没有偏见,没有成见,只有对万物的随顺,以及滋养万物的心和行为。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也就是在强调无我后的圆融。当我们达到这种境界时,看起来就像普通人一样,遇到光明,就是光明;遇到灰尘,就是灰尘。无论光明还是灰尘,都是滋养。这就是“和光同尘”境界。

我们如果想要变得强大的话,那么圆滑不是强大的表现,圆融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内在圆融,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真正懂得,圆融不是没有原则,也不是一团和气。相反,圆融是一种内方外圆。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追求内在的真知和善良,但是他们理解与了解人和人的层次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不一样让我们深刻懂得对他人的包容是建立在了解对方层次的基础上,不会嘲笑他人,而是懂得从背后去察觉别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所经历的,这些经历都会无意中塑造他人,也会深深影响他人。所以,真正圆融的人会从他人认知中看到对方的成长底牌,从而做到真正接纳对方,而不是站在层次的优越感上去批评他人,而是会对他们有一种更大的慈悲。这是我们要做到圆融的最高级境界。

真正的圆融是依然保持向上成长的习惯,这种向上成长的习惯本质上不断拓展自我的境界和格局,也是逐步净化自我的过程。圆融的人往往到最后都对自己的生命有要求,他们寻找的是生命的成长目标和生命的意义,他们会不断追求自我的价值实现,通过对普世价值的传播去宣传人生的至理,是希望唤醒他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追求。

圆融的人看起来往往是非常舒服的,和他们在一起,我们不会感受到他们咄咄逼人,而是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真诚和坦荡。圆融的人会通过自我的成长越来越明白认知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是让我们变得谦卑和谦虚的过程。圆融是一种心地上的升华,是一种囊括宇宙的谦卑和至诚,更是一种内心的持续成长。圆融的人一定不会放弃自我的成长,而会用成长打开生命的无极限,更会用自己的持续成长拥抱生命的无极限。

圆融是追求无我的过程,人生的成长需要持续共情,这种共情背后需要懂得他人,我们对他人的共情不仅能促进我们对他人的了解,更能促进我们自身的滋养。管子说:圣人只能顺应时势而不能违背时势,聪明的人虽然善于谋划,但总不如顺应时务更高明。也就是,运用圆融之法处世,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不仅可以让我们在逆境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我们在顺境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圆融是一种追求上善若水的境界,是了解生命本质的一种彻悟。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我们修身的一个榜样是水,水利万物,但是从来不争名不争功,而且水往低处流,提醒我们要谦虚。我们中国人的习性与水是很相像的,我们从水中悟出道理,水让我们懂得无常多变。水能随物赋形,启示我们,君子不器,随遇而安,随机应变。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我们懂得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易有太极,一阴一阳,我们中国人又善于把二看成三,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圆融的。圆融是一种周全、一种宽厚、一种通融,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三见
后一篇:天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