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2024-08-18 10:18:52)
标签:

《瀞园散语》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周霄山:

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也就是,得道而善于行事之人不争辩,争辩之人是未得道而不善于行事。“善者不辩”也就是,善者没有与别人辩论的心,不是不能辩论,而是善者的认知是高层次的,不善者的认知是低层次的,认知不在一个层次,当然也就没有争辩的必要了。善者不辩还有另一个意思是得道者善于行不言之教。“辩者不善”也就是未得道的人常常会利用诡辩,有意无意地误导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大多喜欢使用语言来寻找所谓自信。

通常,我们大多会误认为,辩的过程就是理清事实和所谓逻辑的过程。并且会误认为,能辩者必聪明,堪当大用。正因为所谓辩的重要性,才会出现百家争鸣,也就是,各家都力图通过辩论战胜对方。所以,辩就逐渐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即辩学。如墨子开创的墨辩,墨辩建立在知类明故,也就是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辩的特点在于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辩论方法。然而,各种辩论方法和技巧的风行,让辩论成为一种口舌之争。如著名的白马非马就是一个例子,这种辩论完全脱离了事实,既不符合事实情况,也对指导实践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庄子的《齐物论》主要是批评儒墨的是非之争,其实庄子的意思不仅是针对儒墨,同时也是针对普遍的人类状况。儒墨的争辩不休,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在庄子笔下,是作为一种普遍病症的显例点出的。在儒墨这样的大言炎炎后面,是小言詹詹,是人人争辩不休,语而不舍”“强聒而不舍的普遍状况。

所以,《道德经》提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也就是,得道者善于做事,一切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只要是事实正确就可以了,而不屑于毫无意义的辩论。而反过来说,辩者不善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口才出众就认可辩者的观点,而是要以背后的事实作为决策的基础。

真正的得道者,不争不辩,回避无谓的争论,因为他们具备明辨是非的高层次能力,能够俯瞰万事万物,但却拒绝争辩,也不会与别人辩论或是说教。而那些总是与别人争论之人,看上去似乎有辩论之才,实际上只是在刻意彰显自己有所谓的学识,并非是高层次的大智之人。所以,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也就是,井底之蛙不识海之浩瀚,夏日之虫不知冬之严寒,而那些自命不凡之人,常以道德之名束缚他人,向他人彰显自己所谓的资历学识。所以,与这些没有悟道的低层次的井蛙、夏虫之人争辩,乃无益之举,毫无意义。

对于得道者之言,信者如沐春风,无言既言,亦能透过文字领悟道之真谛;而疑者纵有千般证明,仍将其视若虚无。昆仑藏钥,道医所言,不信者,非有缘者,祖师亦不予佑持,治病者亦是如此。若有来者,语言之中皆是审问,何来诚信可言?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佛亦做不到众生皆度,只可佛度有缘人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就是,天道以利益万物而不伤害为原则,从不与任何事物争斗。圣人也是如此,他们不会争斗,而是以实际行动来影响世界。得道之人,不为他人所观,不为他人所言。真正的证道者,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无谓争辩,而是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圣人常以教化之言,劝人追求大道。人生短暂,无常难测,切勿为功名利禄所迷失方向、失其本心。要以道德为行,以慈悲为心,以智慧为灯,照亮前行的路。

善者不辩是多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言,悟者自知。也就是,得道之人因层次不同故不争不辩。也就是,真正的证道者,是从来不争不辩的,也很少言教,而是多行不言之教,也就是更多的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更多的人。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成为善者智者,也就是能够成为悟道得道之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越升到高层次境界,才能够获得悟知真理的大智慧。

为什么会一直存在着如无谓的争辩等诸多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层次问题,也就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是不能在这个层次上得到解决的。我们只有上升到更高一个层次,才能解决低一个层次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必须要越升到高层次才能解决低层次的问题。所以,悟道得道才是我们人生最为重要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解决所遇到的全部问题。其实,说解决问题有些不确切,而是应该说,当我们越升到了高层次时,那些低层次的问题就会自动消失了。所以,“善者不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