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做减法
(2024-08-15 09:55:35)
标签:
《瀞园散语》 |
《要学会做减法》
周霄山: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也就是,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每天都要减少,而不是增加。减了一分欲望,就恢复了一分良知,这是多么轻快洒脱的事。那些每天拼命与欲望打交道的人,是否可以拥有一颗平常心?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欲望本身就是我们平常心的敌人,欲望的存在就是让我们远离平常心。只有减少欲望,我们才能心情平静,只有心情平静了,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良知,才会有平常心。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悟知“减法人生”。
有哲人说:“人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欲望大过了能力。”也就是,欲望和能力的不匹配,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能力不够时,欲望越大,痛苦越深。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真正快乐的人生,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米开朗琪罗在谈论雕刻艺术时说:“天使就在大理石当中,我只是看见了,并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天使自然就显露出来了。”也就是,天使的显露,需要去除掉大理石中多余的石块;人生的美好,同样需要减掉生活中无用的部分。
人生如逆旅,学会做减法,回归简单,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生命,其实是一个逐渐叠加又不断舍弃的过程。我们的见识在逐渐扩大,欲望也在不断增加。得到了,就会期待更多;得不到,就会痛苦。其实,我们的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所以,人生要学会放下,要学会做减法,才能让自己轻松前行。解决烦恼的最佳方法就是做减法,逐渐降低对外物的期待。减少欲望,让内心减负,回归本真。我们的内心越简单、越纯粹,才能让生活变得简单。我们只有把心腾干净,才能心无旁骛地前行。
想要过好人生,就要学会断舍离,不断的减轻自己无用的社交,不做无意义的事情。活在当下,减少期待,我们就会变得快乐。我们一定要学会做减法,放弃该放弃的东西,放弃该放弃的人,而不是每天背着无用的包袱前行。一辈子可能有太多的梦想不能实现,有太多无用的东西增加自己的负担,所以,学会减负才是正确的做法,才算真正活明白了。万物可以为我们所用,但不一定需要拥有,无论多么好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带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过客,活着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将来一切都带不走。我们心里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装着没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就装不进来,只有当我们减去没用的东西,才能装进有用的东西。
我们不要去追求完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儿,天道忌满,人道忌全,欲望过多,就一定会招惹祸端,伤人伤己,欲望多了就是一种苛求,伤害了别人,也会让自己伤痕累累。如果想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那就是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过低配的生活,让自己的灵魂和思想变成高配。十分福德,用上三分就足矣,取之有道,还要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容易满足,自己才会快乐。不要事事都要去追求完美,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万事如意,有利必有弊。平平淡淡才是真,健健康康才是好。知足者常乐,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要接受别人的不完美,更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最怕的是迷失。我们如果不想迷失自己,就要学会做减法,减除不断滋长的人生欲望,减掉不必要的杂念与贪心,静心修炼,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我们要让自己做减法,减掉那些有碍身心愉悦身外之物,才能减少烦恼,减少负担。人生到了一定阶段,就要不断去做减法,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格局。要做好人生的减法,善于做减法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要学会做减法,减掉冗繁,善于取舍,活出真我。
有哲人说:“人这一生的修行,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减法思维,不是要求我们简单地摒除冗余的信息,而是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洞察真相,看的更透彻,活的更轻松。”也就是,漫漫人生路,从少年到中年,是不断地做加法,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提升自己。而等到了老年,则要学会做减法。在人生路上,有人之所以感觉过得不幸福,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人生道路上积累了太多束缚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包袱太重了不及时扔掉,心就会越乱,脚下的路也就更难走了。人到晚年,要学会做减法,也就是要把多余的欲望都扔掉。人活一世,时间越来越宝贵。珍爱自己,要学会做减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精力和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也才能实现自己人生和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人到晚年,在心境上,要学会做减法。减去烦忧,减去妄想,减去思绪对自我产生的内耗。人到晚年,要学会爱惜自己,调整好心态,凡事不计较,学会看淡,学会放下,接纳不完美的事。人到晚年,要少忧愁,其实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到晚年,要学会做减法,要学会看淡得失,直面生活,升华自己的心灵。人到晚年,要学会减少嘴的贪欲,要学会控制饮食,注重保养身体,身体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到晚年,要学会减少贪欲,减少心中的焦虑,减少压力。人到晚年,要学会活在当下,才能够圆满人生。
懂得断舍离,学会做减法,有些事,顺其自然,有些人,随缘就好。好的东西很多,拥有的,好好珍惜,未得的,淡然面对。人生有得有失,该有的,就会拥有,不该有的,就要释怀。舍弃那些无关重要的东西,降低对外物的期待,学会平常心看待人和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外物的依赖,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才能轻装简从不断前行。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为学者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为道者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由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时会成为障碍。而真理是无分别性局限性的,所以我们寻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为道还要逐步损弃情、欲,贪、憎、痴等,最终达到内心清静、虚怀若谷。修道悟道一方面是控制及损减我们个人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是指随着我们个人知识的增多而滋生了干涉事物发展的弊病;一方面则是以“致虚极”的心态观察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我们想为道,我们就要对欲望越淡泊越好。所以,能够放下非常重要。不再执著,不再计较,淡泊名利。因为,欲望太多,就会障道,为道就会非常困难。
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只要书读多了,学识渊博了,就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了,也就是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句名言不大确切,知识不是真正的力量,真正的力量是智慧。为学虽然非常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为道才是至关重要的。知识是不会自然地升变为智慧的,只有真正悟道了,才能够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升变为智慧。如果我们一直未能悟道的话,那么即使我们的学识再渊博,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也是很有限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人生和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