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知识成为养分而不是桎梏

(2024-06-22 11:03:30)
标签:

《瀞园散语》

《让知识成为养分而不是桎梏》

周霄山:

我们许多人大多会认为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好,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要让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成为养分而不是桎梏。也就是,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能否真正成了我们的养分,是要看它怎样影响了我们。例如,我们吃了食物,补充了相应的养分,但我们的身上再也找不到食物的痕迹,这就叫吸收了养分。也就是,我们学到了某种知识,将其融会贯通之后,无须记住它的概念与形式,就能够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灵活运用,这就叫养分。那么,什么是桎梏?如果那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仅仅是一种僵死的条条框框,我们不能驾驭它们,反而被它们束缚了,那它们就是桎梏。也就是,它们不但不能帮助我们成长,反而限制了我们心灵的自由。

   比如,我们在写作时,如果脑子里总想着什么文学理论与写作技巧的话,那么我们肯定是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因为文章不是我们心灵的自由流淌。又比如,我们在唱歌时,如果脑子里总想着什么声乐理论与唱歌技巧的话,那么也就唱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不能真正动人了。现代有许多歌手大多是这样的,所以他们肯定是不可能真正唱好歌的。

再比如,不同的人对待知识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在学习知识时,会从中汲取一种选择的智慧,而有的人却不自觉的从中得到一种束缚。就像我们有的人适合学习某些知识,而有的人可能适合学习另一些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学习知识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种人生智慧。也就是,能够让我们选择学到的知识化为我们的养分而不是桎梏,这也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当我们真正拥有这种人生智慧的时候,也就能从各种知识中选择出能让自己成长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往自己的信息库里面填充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那些能让我们成长的东西,不是某种形式,某种理论,更不是某种技巧。当然,形式、理论和技巧也很重要,但是当我们拘泥于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变成桎梏,就会束缚我们的心灵。比如,我们读一本谈文学理论的书,然后就会牢牢记住里面讲到的理论,如果在我们写作时不由自主地想起它们,并且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写作,那么,我们必然会变得束手束脚,必然会束缚我们的心灵表达,也就肯定是写不出什么真正的好作品了。我们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套用某种形式,而必须真正知道自己心灵的真实情况。我们只有真诚而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心灵,保持一种博大包容的态度,万事万物才会化为我们心灵的养分,而非我们心灵的桎梏。

如果知识显然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有生命活力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想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就必须要从做中学,也就是“知行合一”。而那些只是用我们的记忆力而记住的书本知识其实是伪知识。还有那些以圣人之言为标准答案、为所谓真理,也就是靠背诵记忆现成结论的所谓知识,都属于“伪知识”。而拥有这样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也就是,这样的知识不是养分而是桎梏。在现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围绕考试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是这类知识。这类知识若用来应付考试,常常能够取得高分,然而这类知识却无助于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有哲人说过,一个饱读诗书的蠢人往往比一个一无所知的蠢人更蠢。因为,这类知识是缺乏生命力的,是无法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更是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会拥有创造力?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思想大家,就是以问题为先导学习知识的。当他思考的某个问题还没有触及某类知识的时候,他会先将这些知识放置于一边,不会急于将这些知识储备起来,而直到某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某类知识的时候,他才会去取。这种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才是活知识,而且与问题和经验密切相关,不仅学习的效率高,而且更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解决问题是分层次的。爱因斯坦说:“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同一层次的问题,很难靠同一层次的思考来解决。只有当自己的认知层次提高之后,才能顺利解决低层次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无法在产生问题的层面上解决问题的。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就是因为我们都只是在问题的这一层面上绕圈子,就像是在走迷宫一样,绕来绕去的怎么也走不出困境,找不到出口。但是,如果我们的认知层次提高了之后,我们也就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原来层次的问题了。也就是,我们的层次提高了之后,也就能够看清楚问题,也就像是从高处“俯视”迷宫了,自然也就能够轻易地走出迷宫,也就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问题了。其实,也就是原来的问题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也就是原来的问题已经消失了。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主要的就在于层次的高低。有些人,层次比较低,只用利己的心思来考虑问题,自然也就会被眼前的表象所蒙蔽,所以也就看不清事物的真实状态;有些人,层次稍高一层,能够看到真实的世界,但是也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表象;而只有少数人,达到了高层次,所以也就能够居高临下地鸟瞰整个世界了。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来说,在一个低层次的人眼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一个高层次的人眼里,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不过,通常我们想要提高层次的话,也只能是努力提高到中层次来解决低层次的问题。而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到高层次来解决中层次的问题的话,其难度就非常大了。因为,我们必须要开悟悟道才能提高到高层次。而开悟悟道则是非常非常难的,只有少数人通过修行修道和经历大磨难甚至是生死磨难,还要具有很高的悟性,才能够非常幸运地开悟悟道。也只有开悟悟道的人,才能够具有大智慧。也只有具有了大智慧,才能够解决中低层次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只有真正开悟悟道了,才能够把我们所学到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养分而不会成为桎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选之人
后一篇:有为与无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