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而不耀

(2024-03-29 10:20:23)
标签:

《瀞园散语》

《光而不耀》

周霄山:

老子说: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也就是,圣人处世方正有棱角却不伤人,廉正而宽厚,直率却不放肆,光亮却不耀眼。光而不耀,是老子的处世智慧,是个人修养的一种境界。也就是,和光同尘,静水深流,有个性但不张扬,不炫耀自己,低调做人。如朝阳散发着温和的光芒,自然万物沐浴在这样的光芒中,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欣悦。老子从这些自然现象,领悟出人生的智慧:和其光,同其尘,真正的道,没有锋芒,没有纷扰,圆润谦卑,与万物和谐共生。

《诗经》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也就是,人们都喜欢如玉般温润的圣人和君子,而不是光芒万丈的圣人和君子。老子说的光而不耀,也就是这种处世态度和给周围人的感觉,如玉般温润,如玉般光芒内敛。光而不耀,不露锋芒,不事张扬,宠辱不惊,没有大悲大喜,没有偏执激狂,呈现出生命的高层次境界智慧状态。

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也就是,自以为高明的人反而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建功立业,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取得信服。老子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余食赘形,就像残羹冷炙、毒瘤恶疮一样,人人厌恶。轻浮张扬不是圣人所为,浮躁自夸不为人们所喜。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也就是,即使是住在华丽的住所,也淡然处之,内心安之若素,超然无物。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山越王兵败之耻辱,成就了越王的霸业。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放弃荣耀地位、权力富贵,悄然归隐。泛舟五湖,三次经商,都成为地方巨富,每次又都散尽千金。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家,被后代人尊为商圣,受人尊敬膜拜。

光而不耀,和光同尘,一切淡然处之。功成身退,不居功自傲,不自我炫耀,以大道无为而无不为。有名,有钱,有权,有才,都不要去炫耀,不要用光亮刺眼的光去照别人。老子说,祸福相依,物极必反,这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也就是,狂风骤雨尚且不能终日,何况人呢?如历史上秦朝实施苛政,结果不出两世而亡;项羽自高自大,不听劝说,结果乌江自刎;李自成进驻北京,骄气毕露,贪恋富贵,结果起义失败。唯有光而不耀,温润谦卑,不露锋芒,低调沉静,方能聚土成台,方能长生久视。目光要远大,行事须稳健。光而不耀,谦虚处世,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是富蕴哲理的人生智慧。

老子说,无光或过度弱光不利于人生,但过度强光也不利于人生,只有“中和之光”才有利于人生。老子以暗淡无光喻人之逆境,以光采照人喻人之顺境。“光而不耀”是说人在顺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时,要牢记“光而不耀”的告诫,既不要过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强光耀眼他人,能够以“和其光”的平常心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这是一种不露锋芒的高超处世哲学。有了成就的光芒,要保持温润低调,决不炫耀,不刺眼别人。元代学者吴澄在评论《道德经》时有这样的解释:“光者不能韬晦。炫耀其行,以暴己之长。圣人则不耀。”也就是,智慧的成功者往往使自身的辉煌亮得柔和。当我们的成就达到辉煌时,头脑更要冷静,目光更要远大,行为更要稳健,做人更要低调,光而不耀,韬光养晦,方能长久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虚室生白
后一篇:知白守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