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袭明

(2024-01-30 11:13:16)
标签:

《瀞园散语》

《袭明》

周霄山:

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袭明,也就是可以被我们从古圣先贤那里继承,且可以传承给后人的智慧。那么,什么样的智慧可以被我们从古圣先贤那里继承,且可以传承给后人?那就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也就是,要经常并善于帮助、拯救、救赎那些在生活中有困难的人、迷失的人、走偏路的人、走错路的人,包括对手、敌人,因此不放弃任何人。要经常并善于帮助、拯救、救赎那些处在迷茫与困境中的事物,因此不放弃任何事物。如果一个人有袭明的智慧且付诸行动的话,那就能够成为圣人。

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着许多智慧高深的处世之道。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了老子最典型的处世之道: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为,老子把这称为“袭明”。也就是,圣人总是善于挽救帮助他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智慧,也是保持启明的状态,这就是袭明。“袭明”不仅有海纳百川的意思,还有善于调和各种好与坏的人或者事物,最后都为我所用的意思。冯友兰说“袭明”的通则是:我们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由此可见,袭明不仅符合天地之道,而且还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之道。

老子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也就是,因为圣人不自私,让自己位于众人之后,最后反而能够成就自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私为大私。老子还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就是,如果我们要想得到各种大的名利,就要懂得迂回与委婉的战略,要从名利的反面入手。也就是,要淡泊名利,大公无私,与世不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得人心,得道者多助,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的功业。

例如,曾国藩刚开始不懂得人性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一味强调忠君报国,以自己不贪财、不怕死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手下将领。但是没过多久,大家都离他而去,因为跟着曾国藩得不到好处。后来得到了幕僚的指点,曾国藩恍然大悟,重新把集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作为自己带兵打仗的战略思想。他提高将士薪酬,大力推举有功将士,满足大家的正当私欲。于是,越来越多的能人异士汇聚到曾国藩身边,最后帮助曾国藩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辉煌。也就是,我们要想成就大私,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从无私入手,要懂得满足他人的私欲,以无私为大私,这样才是更高明的处世之道。

老子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也就是,我们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强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也是袭明思想的体现方式,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成大事者,不能贪婪、吝啬,要有舍得精神,也就如古人所说的轻财足以聚人一样。而且,舍得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时间和感情方面的付出。

例如,刘邦的势力远比项羽弱小,但是刘邦为人慷慨大方,懂得笼络人心,他对有功将领的奖赏毫不吝啬,将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赏赐给手下,因此人心归顺,最后成就了帝王霸业。而反观项羽为人贪婪、吝啬,把搜罗来的财富都占为己有,存放在自家仓库中,而不愿意赏赐给有功将士;至于爵位的封赏,项羽也是再三犹豫,反复把玩手中的印信,不舍得给与他人。这就使得项羽逐渐不得人心,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最终自然难逃失败的厄运。也就是,舍去好东西,分享给众人,这样才能最后获得更多;而贪求更多美好事物的结果,反而是失去更多。也就是,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懂得以袭明思想来为人处世。

老子的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换了不同的说法来阐述。如“袭明”其实也是反者道之动的意思。因为道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是朝反方向作用的,所以我们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要想强大,就要从弱小开始。如 柔弱胜刚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等,这些都是袭明的处世之道。

总之,“袭明”就是可以被我们从古圣先贤那里继承并能够传承给后人的智慧。用“袭明”来帮助、拯救、救赎那些处在迷茫与困境中的人和事物,不放弃任何人和事物。如果一个人有袭明的智慧且付诸行动的话,那就能够成为圣人。如果一个国家有袭明的智慧且付诸行动的话,那就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外化而内不化
后一篇:一心开二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