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同
(2023-12-22 10:20:09)
标签:
《瀞园散语》 |
《玄同》
周霄山: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古时知与智通假,也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轻易说话的,而总是爱说话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智慧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形而上高层次无限的,是不能用有限的语言准确地表述的,只能悟知,而不能言传的。所以,真正的“道”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出来的也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真正悟“道”的人肯定不会说,而到处论“道”的人肯定说的不是真正的“道”。真正悟道的人,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也知道不能准确地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言,是一种能力;不言,是一种智慧。
知者不言,还有“行不言之教”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做事应该尽可能自己去做,而不是号召他人做,更不是号召他人做而自己不做。我们最好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他人,而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言语去教育他人。当然,言语有时也是行为的一种,但更重要的是身教,而不是言教。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所以,我们即使是悟道的智者,如果不是他人真正虚心地向我们请教的话,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慎言、少言、不言。
老子接着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塞其兑”也就是堵塞自己的感官,避免外物通过自己的感官牵动自己的心性。“闭其门”也就是关闭自我的“心门”,如达摩所言“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当内心的大门关闭,任何外物都进不来时,也就可以入道了。“挫其锐,解其纷”,“锐”就是矛盾,把内心里那些矛盾,那些尖锐的观念全都挫平,自然也就不再会存在什么纷争了。“和其光,同其尘”,“光”就是外界一切现象,“尘”就是外界一切存在。让自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不要有自我的执念,如此一来,也就达到“玄同”了。所谓“玄同”,也就是,自我统一于大道,与真我统一。“和其光,同其尘”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了最平凡,就是真正的成功,也就是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了。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说,我所讲的话非常平凡,非常容易懂,也非常容易做到。可事实上,天下没有人知道,看了也不懂,也做不到。老子只写了五千言,而我们已经研究了二千多年,研究论述老子的文章数不胜数,但究竟有几人说的是真正合于老子本意的?
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是非常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返璞归真平凡到极致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说的“大智若愚”,就是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阅尽繁华归于平淡。”我们的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淡到极致,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接近本真,让灵魂归于超然、淡然。从平凡,到超凡脱俗,再到返璞归真的最平凡,也就是悟道后的“和光同尘”,也就是“玄同”,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老子又接着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真正得道的人,是不会因为自我得失而分辨亲疏、利害、贵贱的差别的,这种一切都自然而然的“道”境才是最为可贵的品质。
“玄同”境界是最高的境界。所谓“玄同”,即是一种“超越对立”的境界。所谓“超越对立”,即是心中没有是非、对错、美丑、善恶、好坏、亲疏、利害、贵贱、生死、你我等分别观念。这是一种物我不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是拥有了天地一样的心态。人只有“超越对立”,才能彻底实现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物的全面“和谐”,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一切烦恼、病痛、危险和灾祸,才能完全进入到绝对平和自由的状态。所以,“玄同”境界也就是修道悟道得道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