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精用全

(2023-03-23 11:23:00)
标签:

《瀞园散语》

《学精用全》

周霄山: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为学者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为道者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由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局限性的,所以我们寻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为道还要逐步损弃情、欲,贪、憎、痴等,最终达到内心清静、虚怀若谷,损至无为时就能够无不为了。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把我们个人妄图干涉事物发展的欲望损减再损减,以至于最后不再妄为。“无为而无不为。”因为没有了妄为,我们就会按照事物的规律发展,则事业自然有成。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而我们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能够再将这些规律应用到万事万物上,这也就是取之于万物,用之于万物。我们人类不能改变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我们也只是做了些老子所说的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学精用全,也就是,我们其实不用学那么多,学多了反而有可能会无益而有害,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去学那些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精髓东西,只有这样的东西才够能正确地随机应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地运用,我们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功。这也就是,“学精”然后用全。而如果我们不学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精髓东西,反而去学不重要,不是根本,而不停变化的东西,那我们永远都是学不完的,即使学了,也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

先贤说:“无专精则不能成。”在现实中,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可能就会有许多人纠结“徘徊”于是精专还是博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其实,博学如果离开专精的话,博学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了。

无论是什么方面的专家,他们之所以成功,都不是因为模仿别人,而是靠自己的独特创新取得成功的。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人生成功的秘诀就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创新的关键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只有真正做到趋于极致的专精,才能够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先哲说:“我们不要试图无所不知,否则将一无所知;我们不要企图无所不能,否则将一无所能。”我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非常多,但其中真正重要的只占很小部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要分清主次,哪些是必须要接受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非常丰富了,获取已经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困难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地去看待和判断这些知识,并且能够形成我们自己独立的看法。

我们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每天那种聚精会神非常高效的工作时间,即能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能被那些众多无用的东西所“淹没”。在这个世界上,能做出正确决定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志向,去决定我们怎样有效地运用时间。包括我们怎样去阅读,怎样去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我们学识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新事物后,则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我们的欲望,也就有可能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以为是了。修道悟道一方面是要控制及损减我们个人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是指随着我们个人知识的增多而滋生出的干涉事物发展的弊病;一方面则是以致虚极的心态观察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

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认为,只要读书多了,知识渊博了,就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了。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不过,我感觉,这句名言是不大确切的。其实,知识不是真正的力量,真正的力量是智慧。为学虽然非常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为道才是至关重要的。知识是不会自然地升变为智慧的,而只有真正深彻地悟道了,才能够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升变为智慧。如果我们一直未能悟道的话,那么,即使我们的学识再多么渊博,我们的智力和力量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学精用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们读书要多去读经典,我们做事要尽可能地去做最重要的事及事的最重要部分。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悟道了,我们只有悟道了,也就具有了大智慧,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也就知道怎么正确地去做最重要事了,当然,同样也就能够正确地处理我们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事了。这也就是学精用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有限的人生,尽可能地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为而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