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的“七善”
(2023-03-01 11:00:01)
标签:
《瀞园散语》 |
《为道的“七善”》
周霄山:
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简言之就是,善于选择所处之地,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居善地”,也就是,我们在这纷扰喧嚣的尘世里,心若能保持水一样的纯净,就能选择处于有利于己的环境。远离世间污浊,才能和光同尘,从善如流。也就是,要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甚至可能是常人不喜欢的地方。我们常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时,我们可能会太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太过于注重虚荣。殊不知,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还有,居善地不是要我们搬到低洼的地方住,而是指我们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始终保持谦卑。只要我们有好的品德和修养,那么,即使我们把自己摆在低位,也是没有人会觉得我们卑微,反而会更尊重我们和自愿来归附我们。这时,我们所在之处,也就是善地。
“心善渊”,也就是,我们的心灵应该像渊水一样深邃而善于自守。我们之所以能自守,就是因为已经历了应该经历的一切。我们为人处世的要旨就是要保持心静而“不争”。也就是,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就会没有什么怨气了。这样,不但能使我们自己和而不同,还能旁观者清,并能远离是非。也就是,我们的心要像深渊一样平静而深邃,我们要有涵养,能包容。也就是,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心善渊,也就是寓意我们的视野、胸怀、格局要大,要能容纳万物,深不可测。
“与善仁”,也就是,水能海纳百川,惠泽于天下万物。老子告诉我们,应该像水那样善于给予别人关爱。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独善其身虽可以置身事外,但同时也会使我们自己处于孤立状态。我们如果人人都冷漠无情的话,那么一旦濒于危难之时,也就必然是人人自危了。所以,我们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与善仁,“与”就是给予。水对任何事物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仁善,与人为善,才能仁者无敌。
“言善信”,也就是,说话善于守信。对此,老子进一步提出了“轻言寡信”,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遭受很多困难。所以,我们做人要像水那样沉默、澄静、平和。俗话说,话不能乱说。物理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说话不计后果的作用力迟早就会加持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不受信用,就是因为自己不讲信用。我们不受重任,就是因为自己过于轻浮。言善信,真正会做事的人永远是诚信至上,无论对任何人都是言而有信,说一不二的。
“正善治”(“正”同“政”),也就是,从政要善于治理。我们担当做事要像水一样协调融合,能根据环境的差异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顺应大道,无为而治。我们行事应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政善治,“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只有正,才能善治。走歪门邪道,必定会乱。
“事善能”,也就是,融通而顺达。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忍让、融通,顺势而为。趋势、顺应调整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当然,我们为人处世也不要过于像水那样填满低处,求得圆满,因为过于满则易圆滑世故而溢出其外,不宜成事,也令人厌烦。事善能,也就是,我们做事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灵活变通,才容易成事。
“动善时”,也就是,如同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自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也就是,凡事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是最佳时机,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觉悟层次和智慧。有的人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而有的人却让事情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但无论是聪明还是愚钝,只要把握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就是善莫大焉了。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也就是顺应天时而行动。天时是大趋势,顺天时而行往往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相对容易成功。而逆天而行则是失败,甚至是自取灭亡。动善时,也就是,我们做事不可轻举妄动,要善于找到最佳时机。时机没到,则需要坚忍蛰伏和充分准备,而一旦时机成熟了,就能准确把握,事半功倍。
我们如果能够做到“上善若水”的这为道“七善”的话,也就能不受环境干扰和他人影响,也就能按我们自己的方向和节奏做事了,也就能真正做到不争,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就不会有过失了。我们如果能很好地做到以上为道“七善”的话,那么也就离悟道得道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