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忘三明
(2023-02-08 10:38:01)
标签:
《瀞园散语》 |
《三忘三明》
周霄山:
曾仕强说:“人要做到三忘,才能三明。忘食,忘忧,忘老,然后就可以重明,就可以大明,就可以长明。”三忘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就是,做起事来常常忘了吃饭,能够长久的保持快乐,忘了忧愁,还有就是忘了自己已经慢慢变老了。重明就是相继不已的光明,大明就是很明亮的光明,长明就是长久的光明。所以,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功名利禄而把自己所有能量都尽早地消耗掉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很快也就没有光明了。我们有很多人就是这样,从小就要出人头地,最终像蜡烛两头烧一样,很快就烧光了。中国人一再告诉我们,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这把火烧得太旺了,烧得太早了,很快就被烧光了。我们应该大器晚成。
老子说:“大器晚成”。大器一定是晚成的,因为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所有想得到大成的人都不要着急,慢慢地让自己成长。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需要时间,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时间。我们如果要急于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话,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早熟的结果必然是早衰。实际上,能够达到目标不是个人天赋的必然结果,而是由许多其他因素,如家庭的、朋友的、历史的、地理的、环境的、文化的等等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各种有利条件逐渐积累的成果。有的人智商极高,但终因缺乏其他因素而成了凡夫俗子。我们的聪明不是智慧,智慧是修悟出来的。需要我们去经历漫长人生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这其实也就是在修行修道,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幸悟道。我们也只有悟道了,也才能真正具有智慧,也才能大器晚成。
其实,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是身心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他们的一生创造较为良好的成长基础。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们虚度了光阴,而驱迫他们做许多功课,不给他们留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这其实是在损伤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其实,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我学习。对于精神能力的成长更是如此,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应该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丰富的经历和高尚的灵魂。
有思想家说:“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这也就造就了每个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年少成名,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泯然众人;有些人年轻时命途多舛,甚至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但到了晚年却能大器晚成。
所谓大器晚成,一般是指具有大的成就,这当然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所以才晚成。其实,这些大器晚成的人之前就有许多小成,也只有积许多小成才能成大成。所以,我们只有循序渐进,靠着自己的毅力与恒心,一步一步地向目标前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了,但只要我们仍然不断地修行,亦然能够有幸悟道而晚成大器。
大器晚成的人,通常具有一些素养,如隐忍、眼界、积累、坚持。我们人生中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懂得在经历中汲取养分,我们就能不断地成长。《菜根谭》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我们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人生的积累。在奋斗的过程中,谁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谁就拥有更多的资本。我们如果能够不畏惧挫折磨难,能够从挫折磨难中得到修悟的话,我们就能够超越自我,升华自我,从“小我”成为“大我”,也就是涅槃重生,才能大器晚成,最终取得大成就,从而圆满我们的人生。
星云大师说:“少年的时候,要修理自己;青年的时候,要正视自己;壮年的时候,要扩大自己;老年的时候,要圆满自己。”所谓圆满自己,也就是尽可能地使自己能够大器晚成。
我们的悟性是一种神奇的事物。不同的悟性,同样的环境,同一个事件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修行觉悟的过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修行觉悟是一直到我们生命结束都是在不断地进行的。所以,大器只能晚成。
按照宇宙自然万物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也就是道,也就是真理,那么我们只有到了晚年才有可能真正开悟悟道,我们只有悟道了才能够悟知宇宙的奥秘,我们的生命才能达到至善圆满的高层次境界,然后,我们再把自己所觉悟到的一切及修证的方法与他人分享,使更多的人也能够悟道,从而悟知一切世间和人生的真相,从而圆满一切完美的人格,从而使得人格变得完善与心胸宽广到极致,达到大自在,从而实现我们人生的最大价值,这也就是高层次的大器晚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忘食,忘忧,忘老,才能重明,大明,长明。才能功德圆满,才能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