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
(2022-09-23 10:23:01)
标签:
《瀞园散语》 |
《曲则全》
周霄山:
老子说:“曲则全。”“曲则全”可以理解为“委曲求全”,也就是以谦卑的处事姿态来休养生息,避免受到外界伤害,以此保全自我,这是将曲和全当做了对立关系,也就是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地在这个对立关系中受益;“曲则全”也可以理解为以屈为伸的处事策略,因为事物都有互相融合的道理,好的事物中有不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事物中也包含着好的一面,以屈为伸,也就是以柔弱的姿态自处,这不仅可以避免伤害,还能在此状态之中蛰伏时积蓄力量,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将曲和全当作了融合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曲则全”还可以理解为“曲即全”,虽然“委屈”可以求取“完全”,是将其分作两种极端状态,但在这种理解之中,其实两者并无区别,人生的曲本身就是全,就好像人生最完美的心态就是能够接纳不完美的人生,“曲即全”的道理,就是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而最恰当的状态就是能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本身,这其实才是一种相对完美的人生态度。
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存在痛苦,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带着一种偏执的执着心去面对人生的态度,也就是我们总在追求着我们自以为那个完美的人生状态,这样的偏执状态并不适合人生长久健康的发展。长久健康的发展应该是心中有理想,同时去做手边能够抓得住的事情,而不是空有理想,但实际上手中却没有切实可靠的行为。因为有偏执就很难看清当下,这样的执着会让我们深陷于思想心性的偏执状态之中。而“曲则全”的人生态度就是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执着,不以自己所以为的为必要达到的,淡化了自己的执着心,让自己不偏执于其中时,便能够自然包容那个不太完美的人生状态。
生命的自然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全”的境界,但是很多人却不以其为“全”,而以其为“曲”,在“曲”的基础上再去追求自以为的“全”,这反而是被自己不能认识和接纳自然的状态,而是一味地去追求被妄念遮蔽的状态了。所以,以曲为全,曲即是全,这是一个对自身本性认知有所启发的智慧。自然即是全,当下即是全,这个“全”不是完美,而是心中不存在我们以为的完美状态,从而无所谓曲与全,以此接纳自然。
当我们能够诚心诚意地去遵循自然规则的时候,便能无所不达,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能有通透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执着于世俗的浅见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无形之中避开世俗浅薄的许多苦恼和纠葛。因为苦恼是因为我们对事物有了偏见而产生的心中纠葛,是事物没有按照我们所期盼的方向去发展,或者我们所作为的并没有真正的作用到事物之中。
老子说的“曲则全”,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曲”,从而达到事业上的“全”。也就是,做人做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懂得取舍、放弃、低头,有时,适当地“弯曲”不仅是一种自我保全的良策,也是抵达目的的捷径。例如,布鲁诺因坚持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被烧死。而另一位哥白尼日心说的支持者伽利略,被迫作了两次放弃哥白尼日心说的声明,但他私下却偷偷地继续从事日心说的研究。伽利略以退为进,既可继续宣扬真理,又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为人处世,懂得弯曲并敢于弯曲,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智慧。
“曲则全”,就是告诉我们,处理事情,不是两点之间直线这么简单,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应该走那个曲线,才有美感,才有艺术感。例如,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最好不要直来直往,那就少了点儿人情味了,别人也有可能不大容易接受,而是态度要谦恭和蔼一些,语气要委婉妥当一些,这样才能够比较融洽。这也就是“曲则全”。
我们人生在世也要善于“曲则全”。111岁高寿的周有光老先生也可以说是“曲则全”的范例了,他曾经说过:“遇到困难,你要找一个缝缝,从这个缝缝里面可以走出去。想不通的时候,你拐个弯就通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遭遇困境,唯有懂得拐弯,知道变通,方能化危机为转机,才可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会,才能够保全自己,才能够继续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大事。
我们在顺境时保持“屈”,是一种低调与谦虚;我们在逆境时保持“屈”,则是一种忍耐与保全。能伸,不是目中无人,更不是得意忘形,而是一种维护自尊和满怀信心的明智之举。很多时候我们委屈自己,放低自己,把自己所谓的名誉、地位、尊严等等放弃一些,反而能够保全大局,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适时的弯曲,是一种柔韧,也是另一种坚强,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前行。所以,“曲则全”看起来似乎是在受委屈,是在低头,但最终却把事情处理得更加圆满。这就是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