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
(2022-07-27 10:30:05)
标签:
《瀞园散语》 |
《达观》
周霄山:
庄子说,对待人生,既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而是要“达观”。也就是要正反两个面看待事物,如福与祸,要能想到好事背后藏着坏事,坏事后面也藏着好事。也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说,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人生之变化难以捉摸,难以预测。遇到好事,我们最好不要太高兴;遇到坏事,我们也不要太悲观;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落落、顺境逆境、福与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菜根谭》说到“达观”,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也就是说,上天要降祸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用小的福运来骄纵他,所以福运来了不必太高兴,还要看他会不会受用;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用一点儿灾祸儆戒他,因此灾祸来了不必太忧愁,还要看他会不会解救。例如,小人一旦得志,就会得意忘形,过于乐观,然后忘乎所以,满招损,最终很快被打回原形。小人遇到挫折困难时,又会过于消极悲观。所以说,小人总是患得患失,一会开心,一会痛苦,情绪反复,不仅难成事,福气也浅薄;反观君子,他们以逆境为乐,对待挫折能够泰然处之,就像庄子那样安贫乐道。他们又以顺境为忧,越是身处顺境,越谦虚低调,小心驶得万年船,始终心怀敬畏,所以福气较为长久。
庄子在面对功名利禄的时候,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表现得过分乐观,而是以一种宠辱不惊态度来对待世间的名利;在面对生活清贫时候,即便是住在陋巷,靠编织草鞋为生,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也能够安贫乐道,不以悲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所以,庄子是精神上的贵族,能够活得那么“达观”,那么逍遥自在。
达观是一种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人生观。我们不要总是被外物的好坏、善恶、美丑所驱使,而是要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超越超脱,这样才能真正感应感悟自然大道。我们对待人生,不管是富与贫、顺境与逆境、长寿与否,都应该豁达乐观,以一种“达观”的态度来看待,才算是真正的“知天命”、“顺天道”。所以,我们既不能太乐观,也不能太悲观,而是要“达观”。也就是,好的坏的都能接受,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如果我们有幸修行修道悟道到了高层次的话,也就具有了能够看透事物表象的“慧眼”,直观“道”之本体,看到一切变化都是“道”之使然,这也就越升到了达观的高层次了。庄子将人们认识事物分为“以俗观之”、“以物观之”和“以道观之”这三种层次和视野。“以俗观之”就是指从常人的主观视野去认识事物,其结果只能形成常识性的认识;“以物观之”就是指从事物的客观视野去认识,其结果能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以道观之”就是从宇宙自然本原的高度来透视,从事物的内在本质来剖析,其能力是为智慧力。因此,庄子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因为“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感官只能形成感性认识,心官只能形成理性认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只有用聚集了道的气,也就是智慧去认识世界,方能得到最高的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