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
(2021-02-06 10:30:03)
标签:
《瀞园散语》 |
《语言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
周霄山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语言,语言的产生至关重要的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并且使得这种交流和传承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正是由于这种交流和传承,决定性的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和进步。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语言只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思想,也就是,人们通过语言只能相对有限地实现思想的交流和传承。如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就思想而言,有的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更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而不能表达的部分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思想的那些重要部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首先,想要表达的思想部分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也就是因为,这些更重要的部分大多是形而上高层次的哲学思想。我们现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相对有限的,是远远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这些重要部分的。其次,是没有办法用更多的语言来完成表达,也就是因为,现有的语言词汇是相对有限的,也就是说,我们找不到非常恰当的语言词汇来表达。
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个人的层次境界了。也就是,面对同一个语言表达内容,不同层次境界的人所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同等层次境界的人是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那个表达内容的;而相对较低层次境界的人是不能理解那个表达内容的。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张岱年问熊十力,万物一体很难体会,应如何理解?熊十力回答说:万物一体是一句老实话,如果达到那个层次境界,就自然懂得,如果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境界,说也说不明白。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要到了那个层次境界才能够理解。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意思,其他人又通过语言来理解语言内在的含义。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语言就是一种媒介了,有了语言这个媒介,人们就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交流了。然而,因为媒介和媒介本身的局限性,也就不能使人们进行直接地、准确地和完全地交流了。把思想变成语言来表达,再把语言还原为思想来理解,两个阶段都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从而也就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
语言是相对抽象的,无论我们如何具体地描述一件事物,最终都无法达到完全准确地表达。还有,语言所表达的事物是在不停地变化的,而语言则是相对固定的。我们常说“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意味着语言与其所表达的事物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的。虽然,语言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在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时期,总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同时也会淘汰一些词语。但是,相对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肯定是要滞后一些的。因为,只有出现了新的事物,才可能产生相对应的新的词汇。
语言本身也总是在努力的实现和完善着自己的功能的,然而,对于如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这个最终目的来说,也只能是相对接近,而永远是不会并行的。我感觉,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我们的层次境界。如果我们通过修行能够真正超越自我而达到高层次境界的话,就能够有幸得到大智慧。如果具有了大智慧,也就自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全面准确地理解那些形而上高层次的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