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齐物论
(2020-12-29 09:50:03)
标签:
《瀞园散语》 |
《庄子的齐物论》
●周霄山
庄子的齐物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道的产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道观之,物无大小”,世界的缤纷多彩纷繁复杂,在道中实现了统一。如果我们能够活在道中,一切无贵贱是非善恶之分,无富贵贫穷之辩,无成功失败之异,我们就成了“自然人”。取消了多余的欲望,消除了比较之心,所以我们可以“无待”,继而“无己”,人生就可以同是非一生死,“万物与我为一”,我们就可以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了。
所以说,庄子的齐物论,是努力将烦扰人心的东西,大而化之于道,取消其中的差别,让人们不再比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物物而不物于物”,做到“心斋”“坐忘”,做到“无我”,实现人生的逍遥。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就是来自于他齐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庄子的相对主义,就是人的痛苦来自欲望与比较,消除一切差别,就可得逍遥了。
庄子哲思,人的痛苦一半来自欲望,一半来自比较。人总是野心勃勃,渴望得到某些得不到的东西,实现某些达不成的愿望。这些说好听的是进取;说难听点的叫贪婪。人生的欲望,实现了总要更上一层楼,失败了则精神沉沦甚至一蹶不振,无论是喜还是忧,其实都是对宁静心灵的打扰。比较更是让人痛苦,别人钟鸣鼎食,你却穷居陋巷;别人春风得意,你却孤苦无依。于是,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产生了无尽的痛苦。在庄子看来,欲望与比较,都是束缚心灵自由的枷锁,而消除欲望,取消比较,才是实现逍遥游的正途。
中国的文人雅士为何能够安然接受激流勇退,在江湖林泉之间找到自己的心灵桃花源?就是因为受到了庄子齐物思想的影响。
庄子承认万物之间存在差异,但庄子认为那是表面上,事物有大小、远近、彼此、善恶,是非、美丑,成败、穷达等区别,但这些区别,来自于人的主观判断,评价标准是人为的,不可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庄子举例说,学术史上的儒墨之争其实毫无意义,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个价值标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成见与偏见,而真正的是非却无法判断,由此带来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斗争,这也是欲望与纷争的根源。取消不同,也就能取消了纷争的根源,这也就是庄子齐物论的努力方向。
庄子的齐物论,还有齐是非,是非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以自我成见评判他人的结果。因此,儒墨之争毫无意义,因为,他们都是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判别人,别人对的,在他看来就是错;别人错的,在他看来就是对的。而庄子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精神,庄子认为,对错是相互依赖互相转化的。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是非了。因此,庄子说不如用道,像镜子一样照见对方,用道的立场去看是非真伪,这样是非齐一。还有齐彼此,彼此也是相互依赖而对立的,彼此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此就是彼,彼就是此。还有齐成败,庄子认为,分离意味着重新组合,新的组合那就意味着分离。也就是说,你在某个地方成功了,同时也意味着在另一方面的失去,因此一切事物的成败得失,都是合二为一的。还有齐美丑善恶,善恶美丑都出自于主观判断,其实在道面前都一样。美丑善恶都是出自主观情感,出自个人的好恶,没有一个真正的评判标准。还有齐梦觉,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蝴蝶与庄周并无区别,他们都是大道化而为物的结果,都是大道流行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庄子的齐物论,是一种带着深刻的辩证思维的相对主义,他取消了一切差别,是绝对的相对主义。在齐物论的逻辑之下,人生的悲欢离合富贵穷达是非成败,一切都是浮云。不过,庄子的相对主义如果走向了极端的话,也就使人生变得“虚无”了。这也就是庄子齐物论相对消极的一面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应用它有益的一面,而减少和避免它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