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飞鹏的诗歌精神
文/杨军

大多数严肃的诗人都相信自己正在重逢或者恢复某种“诗歌精神”,其实这是一种幻觉。人类注视自己,从而深刻地感受到种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存于世的愁苦,对灵魂本性的理性或者非理性的追求和控诉,都表明了人的困境而不是诗人的困境。“进入一首真正的诗犹如一次涅磐,”这是诗人尚飞鹏先生对诗歌的理解。当我们感受到那种伟大而动人的精神时,我们知道,诗绝对是为了营造家园才降临人世的。

歌者之颠:尚飞鹏诗歌的气
尚飞鹏是一位狂放的歌者,仅从《孤独者的幻想》《疯狂的春天》《狂奔的麦浪》《谁也不想下地狱》《生活中我们都是狗吗》《懒得自杀》《祖国,我对不住你》等这些诗的标题或者“诗眼”里,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诗人血液涌动的声音。气,是尚飞鹏诗歌风格的核心与灵魂。中国哲学的气,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先天地而生,充满宇宙之间,化生万物。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为修身的根本。《文心雕龙·体性》云:“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见文,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染所凝,文苑波诡者矣。”刘勰这段话,揭示了为文风格的内涵。气是诗人主体精神面貌,主要表现为气质和个性,是生命力显露于诗美创造的才华。气禀天赋,诗人在写作中,能够明辩自己禀气的清浊刚柔强弱,后顺其势而发力,这正是诗人才情的表露、智慧的表达、天赋的表现。纵观尚飞鹏的作品,每一首诗的创作,气的内涵由理而发、由情而动,溶意之情激荡磅礴。发挥到极致之颠,好象不是诗人而是他胸中之气在自动写诗,只要顺着涌动的情意,便能浮想联翩,妙语连珠,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根本在于养气。尚飞鹏的诗歌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哲学之道:尚飞鹏诗歌的风
诗不同于哲学,但它最接近于哲学。阅读尚飞鹏的诗,我们闭上眼睛,便能看见大群大群的灵魂:托腮冥想的、张臂大喊的、合十祈祷的、撒腿狂奔的……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痛苦感,但本质上,却是一股涡旋于人们心底,激荡着真实的生命之波的混沌的潜流。诗人是现实世界敏感的触须,是芸芸众生之精萃,是最早感觉时代变化力量中卓越的一部分。在诗人那里,这种躁动的的痛苦则被筛选、被净化、被深刻、被升华。因而,诗之意义之上的痛苦,应当是摒弃了自私、世俗的痛苦之后而得到的那种明亮、圣洁、深刻、博大的人类共同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尚飞鹏的诗在接近或者进入角色之后,已经感知到这种所谓的“痛苦”,在这样的高度写出的诗,即便充满痛苦感,也能够引人向上,弥散着浓浓的火焰的味道,并获取歌唱的力量,支撑起诗歌的脊梁。气动而成风,“意气骏发,则文风生焉。”风就是流动着的气,气是质体,风是机能是作用,气韵生动才能感人至深。风是诗的艺术感染力的发祥地,尚飞鹏的全部诗作或者某一时期诗作的总体风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音乐之深:尚飞鹏诗歌的骨
骨,是比风具体外在的东西。“给言端有,则文骨成焉。”诗骨更多地表现在语言所呈现的意象,意象所建构的诗美空间,以及其中所涵的情感美、意蕴美和音乐美。诗人尚飞鹏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他将音乐之美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使音乐的本源幻化为诗歌之骨,诗骨表现为诗的力度。“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风是骨中之髓,音乐是髓中之神。在尚飞鹏诗歌中,其语言风格非常明显,启人心智,动人情怀,具有一定的张力与重力。在当今国际艺术界,普遍流行一种趋势叫“混搭”,能够对“混搭”驾御自如的,只有那些掌握了各类艺术之魂的跨界的艺术家。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元素,都进行了合理的搭配,诗美时空的结构看似杂乱无章,但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诗骨表现的刚健、清峻,无论诗人禀气的阳刚还是阴柔,都在音乐的骨架下,表达得淋漓尽致。

意境之美:尚飞鹏诗歌的韵
“人本自觉使诗歌精神对生命的体察能力和使命意识得到弘扬,因此,伟大的诗人只能是现实的诗人。”尚飞鹏诗歌精神的“气、风、骨、韵”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诗人众多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可窥见一班。由于气的清浊、风的刚柔、骨的劲婉、韵的雅俗,便显出“风格就是人”“文如其人”等东西方理论殊途同归的卓识。这种诗美质体的体现,还表现在诗人对意境美的创造上,如同中国书法的风骨、力度与气韵生动对情操的投射上一样。意境美是诗歌本体的要求,诗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对诗韵把握的基础上,在体验人生,发掘人性的同时,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向外宇宙拓展、向内宇宙深潜,表现生命意识的各个侧面,人性结构的各个层次,多层面立体式的反映其诗歌精神的精髓。
诗人凌厉的锐气和为诗歌艺术执着的探寻精神,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他无须为自己的诗填充进某种额外的东西,他的诗作已经作为经典的艺术作品具备了应有的一切人格。
(文章来源“文苑漫步”微信公众号)
尚飞鹏诗选《跪拜》

2008年5月在陕北延河与黄河交汇处跪拜
跪 拜
尚飞鹏
这是对所有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对神灵的敬仰 谦和与礼让
对自然的崇拜 和平
善良 仁义的传承
每天坚持 给自己恩德
给别人友情 只要心里没有黑暗
生活一定会灿烂 就能看清黑暗的嘴脸
为那些遭遇不测的生命哀悼
为那些勤劳和诚实的人致敬
为那些获得快乐或正在追求快乐的人祈福
每天坚持 直面人生 分清是非
让伟大的生命自由 男女对拜
相亲相爱
歌声不断 警钟长鸣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每天坚持 面带微笑
心存善意
给东南西北 给山川河流 给上下左右
给大地 给森林 给草原 给飞禽走兽 跪拜

尚飞鹏:1954年生于绥德,作家、诗人、小提琴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先后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榆林学院中文系。有音乐、诗歌、文论等作品发表。出版有诗集《情王》《情后》《舞者》《膜拜大地》《蓝调》《双乳》汉英双语诗集《都市大逃亡》。创作诗歌、评论、音乐作品近万首(篇),其中长诗50余首,文论集《说话》,歌曲集《音乐思维》。诗集《情王》荣获陕西省第八届文学奖。担任八集纪录片《路遥》撰稿人,并荣获“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大纪录片奖。

杨军:编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主席,陕西省百优人才。作品曾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电影中国首届儿童电影剧本最佳孵化奖”“全国最美企业之声文艺作品银奖”“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一等奖”“中国金融文学奖”“华策集团、七猫中文网首届奔腾计划十强作品”“象山国际电影节优秀剧本”“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创作入围奖”“陕西省作协主题创作项目”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