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来勤:为你歌唱唱出吉祥

(2023-09-16 14:34:07)

白来勤:为你歌唱  唱出吉祥

白来勤:为你歌唱唱出吉祥/杨 军

 

  秋日的阳光,温柔的洒满窗棂,当我捧起《圣像与阳光》,仔细阅读时,耳畔总会重复响起一首歌,久久不能停下来“我要为你歌唱  为你歌唱,唱出美好吉祥  美好吉祥,迎着明天的朝阳  明天的朝阳,走向灿烂辉煌  灿烂辉煌!”

白来勤在他的诗集《圣像与阳光》的扉页上这样写到:用亲情、爱情、乡情和真情浇铸心中的圣像,诠释对生命、生活及人生阳光的理解、热爱与祝福。书中充满了作者人文主义情怀,生活中的那些普通人,都是诗人心中圣洁的形象,是诗人为之祈求平安吉祥的对象。诗集中共收录诗人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162首,分为八个部分,诗人为书取名《圣像与阳光》,具有特别深刻的含义。他用充满命运激情的阳光,以诗人的姿态,重塑了情感的圣像。文本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和感受,正如歌中唱到的,为你歌唱、唱出吉祥。

在这部集子中,我特别欣赏第五部分“关于生命的展示”。这部分诗作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额头上/滚动着/一颗一颗的/太阳、太阳……脊梁上/闪烁着/满天满天的/星光、星光……麦芒上/颤抖着/豪放粗旷的/音符、音符……镰刀上/辉映着/古拙憨厚的/面庞、面庞……(《麦客》)。几个特写的画面,将麦客的辛苦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从额头、脊梁、麦芒、镰刀到太阳、星光、音符、面庞,寥寥的几个字,使场景耀然眼前。后面的一句更得到高度的升华。“把别人的事情/总当自己的做/睡梦中仍拥抱/一垄一垄的金黄。”从色彩、画面到意境,用诗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我们可以想像到,诗人站在金黄的麦田边,展开双臂大声吟唱的情景。同样的表达,在另外的两首诗中,也同时可以欣赏到。“好风起兮/一把木锨/铲起满心希望/高高抛向头顶/金粒玉屑/化为一抹/拥有优美弧线的彩练”(《扬场》)。“两锨能攥出汁儿的墒土/劈头盖脸地翻入模子/一座小丘出现在青石之上/不知所措地四下张望……(《胡基,给你从软到硬的启迪》)。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诗人对生活的积淀和思考,这样的句子,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诗行里的。

一切文学作品都深深植根于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诗人能够创作出如此深刻的诗作,与其深厚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但“生活有诗不是诗”,对生活的感悟,需要经过作者的再加工、再创造。俗话说:文以载道,我们不难看出,白来勤在生活的熔炉里,把感情深深地融入其中,他与生活的阳光紧紧相拥,我们在一直寻找那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就是感情,是诗人那种对人民、对生活浓浓的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为情而造文。”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是诗歌能够打动人间的真情。在诗人《与父亲对坐》这首诗里,我们会再一次感受到他的心灵震撼。“与父亲对坐/我将手中最后一丝的虔诚/高高地举过头顶/挂在父亲饱经风霜沟壑纵横的额际/父亲抚摸着我的头/一股热血涌流我的全身。”显而易见,能够感动我们的,不是别的,正是这深厚的、朴实无华的感情。

诗集《圣像与阳光》作者忠实于自己生活中所受的感动,并且自觉而敏感地接受生活的启示,将所受感动的独特角度与方式,化为自己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忠实于自己生活中所受的感动,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才情。大凡诗人都容易受到生活中的感动,或幸福陶醉或痛不欲生,诗人所受感动的新鲜,决定了诗歌的新鲜,但要创作出令读者有同样生命感受的作品,就既取决于诗人的洞察力,也取决于诗人参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这部诗集收录的作品,已经形成明显的个性和风格,以情化物,以情动人,独领风骚。

白来勤的诗,在感受朴实情感的同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诗作中蕴涵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情愫,那就是诗歌的语调。诗曾经被称做是“音乐的灵魂”,诗除了逻辑性内容,还通过一种文字的声音,向读者暗示某种情绪,用如歌的语言组合向读者传递着无法诉出的内心图景。诗人对这一形式的运用炉火纯青,以至于读者不能即刻识辨,需要阅读之后,如爵橄榄般地慢慢品味。

这种方式只有对诗歌艺术把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运用自如。因为,语调自身突出假想性,这就决定了声音不仅是对内容能量的补充,而且具有独立性、甚至占有主导的艺术意义。在声学领域这一点很明显,如高低音的变换、长度与强度的融合、邻音间的跳跃、重复或者停顿等。白来勤的诗歌作品,把这种方式强化到最大程度,增强了诗歌的阅读体验,更容易让读者共鸣。

“我的思念穿越万载千年/与鼻祖沟通和先贤交谈。我的思念飞过千山万水/与情敌决斗和情人缠绵。我的思念跨越火海冰山/为真诚奉献让虚伪靠边。”(《我的思念》)。“霸河悠悠歌不休/柳丝轻轻舞长袖/轩墉洞开春满眼/端庄少女亮明牟。”(《霸柳轩端阳诗会》)。“我死了 天还是天地还是地/家人朋友与世界不悲也不喜/只有我的灵魂 独自在哭泣。”(《梦境记趣》)。非同寻常的语调,把我们带入激动人心的语流中,心理受到声音强烈地波击,灵魂仿佛被击打,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音调的转换和对比,将诗中的情绪巧妙地转达给读者,感情诉诸于人们的听觉,并从中建立起一种抽象的曲调。此曲调既不依赖于词义,也不取决于语法,但在我们的朗读中,却能使你本能的情感就范,以至于沉浸其中。德国诗人席勒曾经说:“当我坐下来写诗时,诗里的音乐在我心里的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诗歌的声音品质重点在语调的高低、重复和长短,突出了诗人个人声音风格的某种内质,同时也构成了诗意本身与语调的暗合,这是白来勤诗歌能够瞬间打动人的密码。他不但注重情感精细耐心的勾描,同时也倾向于语调的雕刻,把感情渲染到极致。

非常有意义的是,白来勤诗歌都使用常规的声调,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让他的诗歌更加富有声色和生命的意味。当然,《圣像与阳光》中的诗作并非句句珠玑,其中不乏露笔和败笔之作,但是瑕不掩瑜,我们读起来依旧被深深地感动。白来勤似乎被缪斯附体,他采撷到人类情感的“圣果”,用生活的原色笔触,描绘出一幅关于命运、沐浴着阳光的吉祥圣像。

 

 

 

 

杨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主席,陕西省百优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