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名的恶意

(2022-04-25 14:56:53)

  人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新读的这本书,却打破了这一观点。可能是结论来自于书,所以与现实结论相悖,也情有所原吧。这本书正是东野圭吾的《恶意》。书中的主角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之时,不是选择珍惜现在、享受生活,而是策划了一场反转颇多凶杀案。

何谓反转颇多,打开书读完第一页,主角的形象已经在我脑海慢慢浮现,胆小、怯懦、委曲求全、小心翼翼,我大概猜想了一下故事剧情,肯定是才华横溢的主角因为某些原因,被迫沦为儿时挚友的背后代笔者,成就了朋友伟大的写作事业,然后因为生病时日无多的原因,终于鼓起勇气、奋力抗争杀了这个虚伪、奸诈、有心计的朋友,最后警察查出一切,书友们还主角公道、为主角正名的故事。书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故事情节确实在按照我们的想象在发展,为主角的遭遇感到愤恨,更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得意,同时又有点莫名奇妙,为何一切真相大白了,警察还在揪着作案动机不放,反复询问主角与儿时挚友的真实关系,甚至将案件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书中的后半段,警察找到了主角儿时、少年和青年阶段的同学、邻居了解情况,原来他们少年时期都遭受过校园霸凌,没想到的是虚伪、奸诈的心计朋友竟然宁死不从,导致霸凌者欺负他的手段越来越激烈,而主角也慢慢变成了霸凌者的小跟班。读到这儿,主角怯懦的形象更深刻形象了,竟然会为了逃避霸凌而伙同霸凌者欺负自己的朋友。对朋友的形象脑海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词汇:固执、骄傲自信、宁死不从。我以为故事会照着自己的想象继续发展下去,没想到结尾最后一章,直接来了个大反转。代笔者什么的根本不存在,临时起意作案更是无稽之谈,这场凶杀案本就是主角蓄谋已久,原来朋友才是那个才华横溢、善良热情、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人。原来真正的作案动机就是:我就是看他不爽。年少时母亲对朋友产生的偏见和不自觉对朋友流露的轻蔑和讨厌,长久以来影响了主角,长大后主角更是对朋友成为优秀作家嫉妒不已,最终主角在自己将死之际,夺取朋友的生命,并设计将自己刻画成朋友背后的代笔者,毁掉朋友名声,并侵占他所有成就。 

这本书可以说是“农夫与蛇”的更阴暗版,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而母亲作为孩子原生家庭的核心成员,作为孩子生命早期的重要养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并且在以后很难被改变。同时,也希望这世界上莫名的恶意统统消失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