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标签:
腹泻细菌感染脱水ors育儿 |
分类: 常见病的识别与护理 |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在WHO全球战略中,CDD方案(儿童腹泻病控制规划)占很重要的地位。
在《婴儿腹泻的预防和护理》中着重谈过非感染性腹泻,这里主要介绍感染性腹泻。
病因为肠道内、外细菌或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次数改变,可以是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有时伴发热、呕吐、精神差。感染性腹泻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脱水。脱水是如何发生的呢?在健康情况下,水和盐由肠道进入血液被机体利用。腹泻时,肠道不能正常工作,吸收水、盐减少,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脱水。加上呕吐和发热等因素,水、盐丢失更快,也就是说更加剧了脱水。腹泻→体液丢失→脱水→死亡,要避免这一可怕的后果,首先要预防和治疗脱水。
● 判断脱水
首先,要知道患儿大便的次数、性状,腹泻的天数,大便中是否带血,是否呕吐及量的多少,是否能喝水,是否口渴,孩子在6小时内是否排尿及尿量多少,颜色如何。
其次,是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何:神志是否清醒,反应灵敏还是嗜睡,是否烦躁;是否有昏迷、惊厥;有无严重营养不良;哭时是否有泪;眼窝是否凹陷;口舌湿润还是干燥。
第三,触摸孩子囟门是否凹陷;捏起脐旁皮肤,松开后复原时间是否超过2秒,超过2秒提示皮肤弹性差。
据以上情况可分为无脱水、有脱水、严重脱水3类,1、2类情况应用口服补液盐(ORS)预防和治疗脱水;重度脱水及时到医院采用静脉补液治疗。
●
表一
1.望诊
一般情况 |
良好 |
▲烦躁▲易激惹 |
▲嗜睡或昏迷▲软弱无力 |
眼窝 |
正常 |
下陷 |
明显下降 |
眼泪 |
有 |
无 |
无 |
口舌 |
湿润 |
干燥 |
非常干燥 |
口渴 |
饮水正常 |
▲口渴▲想喝水 |
▲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 |
2.触诊
皮肤弹性 |
捏起后回缩快 |
▲捏起后回缩慢 |
▲捏起后回缩更慢 |
判断 |
无脱水 |
有脱水。患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一个▲所示体征 |
重度脱水。患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一个▲所示体征 |
对已有脱水的患儿,为纠正其脱水,在最初的4~6小时内,可按照下表的建议量应用。
表二
年龄 体重(kg) 用量(ml) |
不到4个月 不到6 200~400 |
4~11个月 6~9 400~600 |
12~23个月 9~11 600~800 |
年龄 体重(kg) 用量(ml) |
2~4岁 11~16 800~1200 |
5~14岁 16~35 1200~2200 |
15岁以上 35以上
2200~4000 |
●应用0RS注意事项:
(1)不可用热水配药,否则会影响疗效。
(2)不能少量分次溶解,溶液浓度不正确达不到补液的目的。
(3)配好的溶液仅可使用24小时,超过时间的倒掉,重新配制。
(4)遇到呕吐的孩子可停10分钟再喂,并放慢速度每2~3分钟喂1小勺。
● 腹泻的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是自限性疾病,如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只要注意脱水的防治,不必用抗生素治疗。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一般有发热、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表现,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 家庭治疗三原则:
(1)给孩子比平时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继续喂养患儿,预防营养不良。
(3)注意病情变化,凡出现多次水样便、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大便带血,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文:刘纪平 /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