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教材回归(二)
(2024-03-21 09:00: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考研究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教材回归(二)
安东之子
统编教材核心知识梳理
学习任务群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喜看稻菽 千重浪 |
多方面、分层次地选取组织材料介绍人物事迹。擅长以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及典型细节表现人物。深入浅出地说明科学道理,进行科普表达。 |
通讯: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时代楷模。着力刻画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记述新闻事实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作者的立场态度。 |
心有一团 火,温暖 众人心 |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利于传播。较强的现场感。 |
||
“探界者” 钟扬 |
选取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现人物的风采。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对其成就的影响,引导读者思考德与才的关系。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 |
||
以工匠精 神雕琢时 代品质 |
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
新闻评论:既具有评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评论社会热点,引导社会舆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 |
|
芣苢 |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画意。重章迭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 |
||
插秧歌 |
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农家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劳作生活。表现农民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 |
||
|
青蒿素: 人类征服 疾病的一 小步 |
文章回顾了作者和她的团队多年执着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并拯救成千上万患者的历程,展示了科学发现之不易、科学家的担当精神以及科学发现道路的艰辛。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首尾呼应。语言严谨、朴实、准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研究思路,最终取得突破。 |
两篇文章记述了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 展现了“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 |
一名物理 学家的教 育历程 |
这是一篇带自传性质的文章,通过童年和青少年阶段的三件小事,简述了作者成为一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本文充满了科学精神,富有启发性。 |
||
中国建筑 的特征 |
从整体的视角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借用语言学的概念归纳总结。作为一篇典型的科学论文,本文有着鲜明的特点:视野开阔,指向精准;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简明、严密、准确;合理设喻,将比较复杂的问题论述得通俗易懂,易于把握。 |
||
说“木叶” |
作为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知识性、思想性强,说理由小见大,层层深入,行文活泼自由,富有文采。要关注古代诗歌中的“暗示性”。 |
||
|
在《人民 报》创刊 纪念会上 的演说 |
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
演讲词:要从演讲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演讲的针对性。关注两篇文章的结构,“宕开一笔”(或“闲笔”)的写法。演讲稿的主题要鲜明,材料要典型、真实、生动、新颖。针对听众特点,选择适当的语言技巧。 |
在马克 思墓前 的讲话 |
文章逐层深入,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成就。 |
||
谏逐客书 |
奏疏针对具体政事阐发观点,务求实效,要精心构思,巧妙措辞,选取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李斯基于写作的背景、上疏的对象和个人的身份,深思熟虑后选取了极佳的进谏策略,又在行文中进行了巧妙设计,圆满达成了劝谏的效果。本文铺张扬厉,气势雄浑。 |
||
与妻书 |
亲友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
学习任务群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
《论语》 十二章 |
核心是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重点关注“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
|
大学之道 |
“大学”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明明德”侧重内圣,“亲民”侧重外王,“止于至善”则是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
||
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 |
“不忍人之心”就是善良、慈爱之心。《孟子》以雄辩著称,不仅逻辑严密,而且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
||
《老子》 四章 |
《老子》提醒世人重视通常被忽视的一面,论说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第一章重在“论道”;二、三两章重在“修身”,第四章重在“治国”。 |
||
五石之瓠 |
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庄子》擅长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庄子》文风汪洋恣肆。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 |
||
兼爱 |
重点论述兼爱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墨子一方面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明白清楚。 |
||
|
屈原列传 |
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物风采(政治远见、高洁志向、爱国情怀、人格魅力)。本文在叙事中融入了大段的议论,论中有情,直抒胸臆。关注古今异义词:明年、诡辩、颜色、形容。 |
优秀的史传文学,往往围绕历史人物,选取恰切的历史事实,既叙写人物生平,又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将史家对人物的评价和对历史的态度蕴含其中。 |
苏武传 |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苏武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爱国者的形象(毫无私念、一心报国、忠贞自守),展现出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以叙事为主,融入了作者对苏武的敬佩与赞美之情。作品精于剪裁,善用对比,灵活选取人物的典型语言,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寄予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关注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
||
过秦论 |
作者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铺陈历史,形成对比和反差,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关注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 |
||
五代史伶 官传序 |
作者观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骈散结合,错综有致。适当运用长句,张弛有度。 |
||
|
氓 |
以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缠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
|
离骚 (节选) |
诗人自叙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用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表达澎湃激荡的情感。 |
||
孔雀东南 飞并序 |
本诗也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悲剧的原因在于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故事性强。保留了民歌色彩,人物对话大都采用浅白的口语。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关注偏义复词。 |
乐府诗继承《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
蜀道难 |
杂言古体诗,不拘格律,形式灵活,具有参差错落之美。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 |
||
蜀相 |
七言律诗,结构严谨,法度森然。表达对诸葛亮的称颂、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 |
||
望海潮 (东南 形胜) |
铺叙的手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了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 |
同写城市,前者写太平盛世,后者写劫后孤城。 |
|
扬州慢 (淮左 名都) |
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战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
||
|
陈情表 |
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恰当地使用谦辞和敬辞,恭敬而得体。 |
|
项脊轩志 |
记述身边琐事和日常话语,却饱含深情。细节描写,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 |
||
兰亭集序 |
情理交融。 |
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领悟生命的哲理,体现魏晋文士的旷达与善思。关注对偶句。 |
|
归去来兮 辞并序 |
“序”以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体现出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作者反复铺陈,连续咏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
||
种树郭 橐驼传 |
本文寓意深刻,重在因事明理、针砭时弊。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作特点。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现实针对性:由种树之道移之官理,批评时政。 |
关注传记的常见写法。关注人称代词的使用。 |
|
石钟山记 |
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之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全文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由小事入,由深理出,体现出质疑和求实的精神。本文潇洒随性而自有法度。 |
游记 |
学习任务群9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
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
这篇讲话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的豪情、自信和睿智。词语选择上较多采用表示强调的词语(“决无”“必然”“从来”)。句式上多用判断句。逻辑严谨,结构严密,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强,能够鼓舞人、感染人。 |
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特点:以革命理论说服人、以英雄形象打动人、以崇高精神鼓舞人。 |
长征胜 利万岁 |
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通过具体场面和细节描写,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让人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中。 |
||
大战中 的插曲 |
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而又很有意义的事情,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作为回忆录,作者并不是想通过这件事表现自己的博爱善良,而是要展现人民军队与人民战争的性质与影响。 |
||
别了, “不列颠 尼亚” |
视角独特: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既有生动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现场与历史交织,事实与情感辉映。简短的报道文字不乏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运用对比手法。(历史与现实、来与去) |
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
|
县委书 记的榜 样—— 焦裕禄 |
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注重“以言见人”,引用焦裕禄的话语,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关注文章最后人称上的转换。 |
人物通讯 |
|
在民族复 兴的历史 丰碑上 ——2020 中国抗 疫记 |
以事实为基础,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抗疫事件,揭示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带领读者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这场抗疫斗争,领略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综合叙述的方式:叙述中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不仅厚重充实,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
通讯 |
|
|
记念刘 和珍君 |
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 |
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关注抒情风格的不同。 |
为了忘却 的记念 |
选取看似零碎却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勾勒出两位烈士的崇高形象。议论精辟、抒情感人,使用曲折隐晦的笔法,感情诚挚深痛。 |
||
包身工 |
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真实再现包身工的悲惨处境,字里行间饱含同情,做到了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大量的细节描写。把“包身工”现象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思考,剖析造成底层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 |
报告文学 |
|
|
荷花淀 |
歌颂了白洋淀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
细节描写:水生嫂被扎破手指时的神态动作、三仙姑装扮的变化等等。 |
小二黑结 婚(节选) |
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土味”语言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
||
党费 |
表现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故事扣人心弦,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