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洪武红釉瓷

(2011-11-13 09:48:39)
标签:

洪武

红釉

瓷器

文化

分类: 仿冒品

本博客第一篇就提到了红釉瓷,当时是因为龙纹的形态定为元代。后来反复研究,提出了洪武时期龙纹与元代差异的判断,所以红釉瓷的年代已经清晰,可以定为洪武末年。

下图的扁壶瓶就是一件洪武年“内府”款识的红釉白龙纹扁壶瓶。执壶的形状,却没有壶的功能。流是个摆设,不能顺畅出水。

http://s14/middle/8c40225dtb1941ab147ed&690

“内府”二字和龙眼是用的苏麻离青钴料,有明显钻胎和凝聚斑现象。红釉为中国红色,很厚,高出留白部分1毫米左右。釉内有非常稀疏的大小不等的气泡,是真正的“寥若晨星”。显微结构与我前面发博文所述辽红釉(也不排除是定窑或磁州窑红釉)相似,只是釉面要更亮一些。瓶两侧龙形不同,见下图。

http://s7/middle/8c40225dt78286b3bab86&690

底足为矮墙,外墙内斜、内墙外斜,已经和元器出现了差异。底足为砂底,修足粗糙,有白釉斑,符合当时的加工工艺,但是刷上了一层薄的釉浆,形成了刷浆火石红。

http://s14/middle/8c40225dtb1944525584d&690


瓶身是阳模成型,上下两段粘接,内壁有不规则荡釉。颈口部分是粘接并稍作修整,底足也是粘接的,虽然没有挤出的釉线,但瓶底有少量颗粒状红釉点,沿粘接线界限清晰,可以证明是粘底。这些颗粒状红釉点估计是吹釉时吹到了放在一旁的底面内壁。关于吹釉,宣德时已经吹出有相当艺术性的撒蓝釉了,所以洪武至永乐前期有吹釉工艺也不足为奇。

http://s7/middle/8c40225dtb1965e4e6336&690


 

http://s9/middle/8c40225dtb1965f3c3bd8&690

瓶盖内侧是捏制的,作了粗糙的刮削处理。

http://s5/middle/8c40225dtb196821f5ae4&690

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一件臆造品,我也曾经怀疑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李知宴先生2005年1月出版的《中国陶瓷投资与鉴藏》一书中233页有一张明洪武红釉八棱梅瓶的图片和说明,誉之为洪武红釉的珍品(高度45.5厘米)。下面是这张图片:

http://s13/middle/8c40225dtb196bdc96cdc&690

 

估计宋金和明代红釉是用非常珍贵的材料配制的,所以所出瓷器非常之少,只能供皇室贵人所用。以致张贵妃受赠一只定州红瓶,被宋仁宗怒而碎之。正因为如此,为了找到红釉的替代品,受钧窑红釉的启发,古人开始烧造铜红釉,即所谓青黑色戗金瓷,模仿当时红釉昂贵的配方,只是少量加入金和红色宝石粉末于铜釉中。烧出的红总是达不到大红色。此配方在宣德朝失传,直到北京奥运会之前,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才烧出了高温“中国红”瓷器。我也仔细观察过解放后烧制的低温釉上彩鲜红釉,根本没有气泡,应该是烤上去的。可见这种有气泡的红釉瓷器应该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考察,发现景德镇已经在大量仿制这类红釉瓷器了。这件很可能就是早几年的现代仿品。2012,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