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治疗不寐、呛咳6年验案一则
(2023-10-17 09:57:13)
标签:
马大正老师治疗不寐、 |
分类: 经方研究 |
马大正老师治疗不寐、呛咳6年验案一则
余文静 整理
初诊:2023年9月8日。潘某,36岁。因“寐差6年,呛咳6年余”就诊。
现病史:患者寐难6年余,入睡困难,多梦,睡后易醒,夜间燥热,纳差,小便调,素日便溏日解1~3,吃寒凉食物后易腹泻。呛咳6年余,6年前因与丈夫生气吵架引发呛咳,至今未愈。8月25日高热至38.4,现热退,呛咳加重,咳痰色白,伴胸闷,气短,颠顶疼痛,两侧胁肋痛,平素情绪暴躁易怒。平素月经周期19~30日,末次月经8月26日来潮,量偏少,色暗,夹血块,偶痛经,经前乳胀,腰酸痛。生育史:2-0-2-2。身体偏瘦:身高156cm;体重84斤。舌稍红,苔薄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不寐(心虚痰扰);咳嗽(木火刑金)。
治法:先益气养血,化痰宁心。
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
乌灵胶囊2盒。
二诊:2023年9月15日。寐佳,呛咳继续,胸闷。舌脉如上。
治法:疏肝润肺止咳。
方药:四逆散加减。
柴胡10g
乌灵胶囊2盒。
三诊:2023年9月22日。咳嗽十愈七八,末次月经9月21日来潮,右侧偏头痛。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僵蚕10g、蔓荆子10g,7剂
四诊:2023年10月16日。药后咳愈。现外感3日,偶咳。
方药:桑杏汤加百合10g、瓜蒌皮10g、百部10g,7剂。
按语:《古今医统大全 ·不寐候》中论:“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本案患者平素多思虑,情绪暴躁易怒,思虑致心脾两虚,易怒致肝旺,脾虚生痰,肝火兼夹,心虚易受邪扰,故成痰火扰心之不寐候,不寐日久气血两伤。治疗宜益气养血,化痰宁心。
马师以十味温胆汤主之,十味温胆汤出自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收录于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枳实降气化痰,开结除痞;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茯神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党参、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又熟地黄滋阴养血则心无悸动,方证相应,不寐六年仅一周得愈。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文挚与齐威王探讨养生之道,文挚答曰:“臣为道三百编,而卧最为首。”古今各医家均重视睡眠,睡能还精,睡能养气,故马师先调睡眠,后治嗽疾。
本案患者呛咳,情绪易怒,易与丈夫生气,胁肋疼痛,可见其肝郁化火,金本克木,今克制不及,反侮金,称木火刑金。治宜佐金平木,以四逆散为主方,《伤寒》有言“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痢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中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枳实行气宽中、理气解郁,枳实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升清降浊,调节金木关系;白芍敛阴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马师复加桔梗利咽喉;木蝴蝶清透止咳;生地凉血滋阴;川贝化痰止咳,疗肺虚久咳,罗汉果润肺止咳,全方疏邪解郁,理肺止咳,三诊便十愈七八,患者诉头痛便加僵蚕、蔓荆通络止痛。四诊患者本已病愈,但初秋转季时流感流行,易生外感,外感后复咳,秋燥干咳,马师易方桑杏汤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