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临床验案两则
(2022-12-10 07:42:12)
标签:
马老师临床验案两则 |
分类: 时方医案 |
马老师临床验案两则
验案一:
初诊:2010年7月13号,周某,女,30岁。便溏3天,肠鸣矢气,纳可。舌尖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
辨证:湿热壅滞
治法:清热燥湿
方药:炒栀子10g
苦参10g
二诊:7月20日,大便正常
按语:患者初诊为7月13号,7月份正值盛夏,暑气已至,容易感受湿热之邪,致脾胃运化失常,传导失职,升降失调,气机不利,故表现为腹泻伴肠鸣矢气。马老师辨证为湿热泄泻,治当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故用炒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与苦参、凤尾草、蛇莓配伍可清热利湿治疗湿热泄泻。再以苍术燥湿止泻,神曲保中和胃。《药性论》言槟榔“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此案湿热壅滞肠道,用槟榔与神曲一为推陈,一为致新。仅一诊,症即愈。
验案二:
初诊:2010年6月8号。王某,女,12岁。月经淋漓不尽20余日,末次月经5月16日至今未净,量少,无腹痛。余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室女崩漏。
辩证:血热。
治法:凉血止血。
方药:桑叶20g
生地20g
二诊:进药3剂后经净。
按语:《素问》中谈到“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本案患者年仅12,少女初行经时肾气初盛,精血未充。初潮后月经定期而泻,致使精血更显不足,肾阴益亏,肾阴虚则不能镇守包络相火,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崩漏。故马老师以凉血止血为治疗大法,《傅青主女科》治疗年老崩漏用桑叶14片,认为桑叶有“收敛之妙”,桑叶亦有凉血止血之功,故以桑叶、生地、旱莲草、侧柏凉血止血;女子以肝为先天,故用生白芍清热凉血平肝,《日华子本草》中记载白芍“主女子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更被誉为“养肝圣药”;海螵蛸、荆芥炭、仙鹤草收敛止血;龟甲胶滋肾止血,白术健脾补血,先后天同调。此方敛血、凉血、补血药合用,3剂药经净,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