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箬下春吕钟扬
(2024-05-17 18:21:38)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洛阳任职时写的诗,写出了他在湖州的美好回忆,名酒箬下春更加引起了他万种情思。据《国史补》载,箬下春在唐代已享有盛名,并列为“五春”之冠。所谓五春,乃唐代五大名酒,即长城“箬下春”,郢州“富水”,蒙阳“土窑春”,富平“石冻春”,剑南“烧春”。其实箬下春早在汉代已被列入当时十二种名酒之列了,可谓历史悠久,享誉千年。历代文人诗家的笔下也有箬下春的赞美之词,如白居易的“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钱湖州寄箬下酒》)“萍醅箬溪醑,水脍松江鳞”(《郡斋旬晦命宴》),对箬下春留下了美好的回味。“茶圣”陆羽曾结庐顾渚。后曾泛舟西湖,并参加酒宴,有诗云:“去那独携程氏酒,入朝可忘习家池。”当时长找府前有程氏桥,桥附近即为酒坊,程氏酒即指箬下春,由此可以看出顾渚茶与箬下春与陆羽结下了不解之缘。
箬下春名酒产于乌程的箬下,即今湖州市长兴县下箬村,南朝陈帝陈霸先的故乡。因村邻箬溪北,故名下箬下村。村人取下箬水酿酒,醇美胜于云阳,俗称下箬酒,于是箬下春遂名闻于世。历代笔记及县志均有所记载:‘乌程箬下酒,名山谦之。”(《韦昭吴灵》)“箬下酒本于乌程齐名。”(《长兴县志》)“下箬水酿酒尤佳。”(《吴兴记》)箬下春所以有名,在于它有独特的风味,即酒质醇绵柔爽, 芳香清洌, 色泽明亮,韵味悠长,男女老弱皆宜,且有滋补强身功能。据史载,箬下春达到如此醇美之境界,决取于水、料和技艺。俗话说“好水酿好酒”。箬溪与上游画溪、合溪同出一源,自罗岕。鸟瞻车往,“厥色清轻,厥味无冽,水所从来,多炭、洞、砾、涧,无土气, 故宜酿”(《箬下酒疏》)。所谓“箬水清如箬,玉山碧如”,即对箬水水质的赞誉。箬水含有少量矿物质,净化度高,尤其用入冬后的雪水,其味更醇,被品为箬下酒之上品,号称“箬下三白”。其用料也十分考究,选用精良白米,“精凿称为粲”,杂白水为曲,三者都要求“白”。而其制作更加注意工艺流程。《若下酒疏》曾有详细记载,在六、七月间即投料置阴风中, 令燥投香药数十种。要经过十数滤,淀以密缯,莹然,分贮罂瓶,而酿成。看来工艺流程环环相扣,毫不马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兴人民对千年名酒箬下春作了考证发掘。经吕钟扬等同志整理古籍中有关资料,长兴酒厂,长桥酒厂,太傅酒厂先后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研究,几经试验,终于恢复了名酒箬下春,经有关部门鉴定,被列入名酒行列,使湮没很久的酒中奇葩重放光彩,惠及千家万户,为湖州酿酒工业增添了春色。
今天的箬下春既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又有了新的色彩。对传统所要求的水、料、工艺,既继承弘扬,又予以更新和发展。长兴酒厂,长桥酒厂,太傅酒厂对箬下春和十月白的制作,有专门配方和单独工艺设置,力求赋予独特风味。它仍以色,味,香见长并区别于其他类酒。色,清而轻,采取箬溪之水,净化度高, 无泥土杂质。隔瓶而望,清莹而洁净,味甘而醇厚,无涩辛刺激性,可谓“一滴酒露落下口,千粒珍珠液下喉”,其顺喉,其甘醇,其爽口,不言而喻。一滴下喉,香气四溢,一杯下肚,回味悠长。总之,既有绍兴加饭酒之特色,又有其独特之风味。当然,要真正领略其中滋味,还得请君亲自品尝。
由于箬下春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因此很快得到当今美酒品尝家的青昧,产量逐年上升,销售地域也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