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琏镇志》古代石桥(二)张前方

(2022-12-01 12:19:55)
《善琏镇志》古代石桥(二)张前方

16、栖贤桥 在含山集镇西南,处栖贤村自然村西、栖贤浜自然村东北侧。东西跨栖贤桥港。三孔石梁桥,额刻“栖贤桥”名。始建不详,民国14年(1925)重建。长24米、宽3米、高3.5米、最大载重量3吨。中孔桥墩四条石竖并,桥墩与金刚墙合一体,金刚墙靴钉式砌筑。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心花纹团花。桥额阳文楷书“栖贤桥”,两边阴刻“民国十四年,里人重建”。

17、水木桥  在含山集镇西,处陆家角自然村南、水木桥自然桥中间。南北跨荣华桥港。三孔石梁桥,额刻“水木桥”名,昔以原水中木桥得名。民国12年(1923)重建,长23米、宽3米、高4米、最大载重3吨。中孔桥墩三条石竖并。桥墩与金刚墙合一体,金刚墙靴钉式砌筑。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面三条石并列。额阳文楷书“水木桥”,两侧阴刻“民国十二年,里人重建”。

18、吕家高桥  在含山村西片西北、陆家角自然村西侧、“含山—观音堂”公路北傍。东西跨观音堂港。三孔石梁桥,昔以吕姓建造、桥高得名。高5米、长50米、宽3米,最大载重5吨。20世纪80年代乡村通公路后,于桥南建公路桥。

19、东桥  在含山集镇北、东桥自然村东侧。东西跨荣华桥港。三孔石梁桥,额刻“梓墟东桥”名。昔以此地属古村“梓墟村”且桥在村东得名。始建不详,清志有载,民国时重修。长25米、宽3米、高4米、最大载重3吨。桥墩三条石并列,桥墩与金钢墙合一体,金钢墙靴钉式砌筑。现桥面覆盖混凝土。中孔桥面石南侧有桥额“梓墟东桥”,村人俗呼“东桥”。 20、十全高桥  在含山村西片西北边、陆家圩自然村北侧。南北跨观音堂港,西堍界观音堂村。三孔石梁桥,额刻“十全高桥”名。始建不详,民国15年(1926)重建。长27米、宽3米、高4米、最大载重3吨,两堍踏步各5级。整体花岗岩构筑。中孔桥墩三条石并列,桥墩与金钢墙合一体。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心团花图案。金钢墙为靴钉式筑造。 桥额阳文楷书“十全高桥”,侧阴刻“丙寅年,里人重建”。

21、杨相公桥  在砖溪盛家兜自然村西北、对塔自然村东南侧。东西跨杨相公内港。三孔石梁桥,额刻“杨相公桥”名。清光绪五年(1879)重修。长21.6米、宽1.6米、高5米、最大跨8米、最大载重1.5吨。两堍桥墩四条石并列与金钢墙合一体,中孔桥墩三条石并列。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心花纹团花图案。金钢墙靴钉式筑造。桥额阳文楷书“杨相公桥”,两侧有阴刻“光绪五年,里人重修”。

22、青龙桥  在砖溪西南边、南村头自然村东南侧。东西跨南村头内港(废弃小溪)。单孔石梁桥,无桥额与建造年代题款,俗称 “青龙桥”。 以用材及建筑形式分析,清代建。长8米、宽1.41.8米、高3米、跨5米、最大载重0.5吨,两堍踏步各3级。桥墩二条石与中间三小石板组成,与金钢墙合为一体。金钢墙错缝平砌。系梁1对,端首素面弧形。桥面建筑较特殊,先在系梁上纵向架设五根圆柏木,圆木上横向铺设八条石桥面。200810月认定不可移动文物。

23、理兴桥  在砖溪村东北边、马家兜自然村中间。东西跨马家兜内港。单孔石梁桥,额刻“理兴桥”名。清代建,长8.9米、宽1.5米、高2.5米、跨4米、最大载重0.3吨。整体花岗岩石构筑。桥墩三条石并列,与金钢墙合为一体。金钢墙靴钉式筑造。系梁1对,端首素面抹角,桥额阳文楷书“理兴桥”。据建造风格判断当为晚清时期所建。

24、四兴桥  在宏建村东南边、重四圩自然村东南侧、新重四圩桥北侧。东西跨重四圩河。单孔石梁桥,额刻“四兴桥”名。始建不详,道光二年(1822)重修。长12.1米、主体桥面宽1.7米、高2.9米。金钢墙多用太湖石。系梁1对,端首素面抹角。桥面原板梁结合,现用水泥板替换。桥额阳文楷书“四兴桥”,侧阴刻“道光二年,里人重修”。

25、可中桥 在宏建村西北边、中桥自然村西侧。东西跨可中桥河。三孔石梁桥,额刻“可中桥”名。始建不详,民国五年(1916)建。长23.4米、宽1.7米、中孔跨4.8米、高2.8米。金钢墙靴钉式筑造。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面原板梁结合,现中间改水泥板,原两堍台阶用水泥板铺平。桥额阳文楷书“可中桥”,侧阴刻“民国丙辰年重修”。

26、集兴高桥(乌家板桥)在卜家堰村东南边,处姚家兜东南、南兜西侧。南北跨乌家板桥港,西傍新集兴高桥。原渡,后建桥。南北跨乌家板桥河。三孔石梁桥,额刻“集兴高桥”名。清代建。长24米、宽1.6米、高3米。中孔桥墩由一宽一窄二条石,宽者紫色武康石,上有莲叶造型字堂,文字风化不识。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面花岗岩条石纵列,后装铁栏杆,桥面西侧石板都被水泥梁替代。两堍原踏步各四级,已被水泥覆盖。两堍金钢墙靴钉式筑造。桥额阳文楷书“集兴高桥”,年款风化无辩,应为晚清时期重建。

27、原道桥  在卜家堰村北片东南边、杨洪港自然村东侧。南北跨纳家埭港。三孔石梁桥,额刻“原道桥”名。始建设不详,民国10年(1921)重建。长20.9米、宽1.7米、高2米。桥墩与金钢墙合一体。系梁2对,中孔系梁武康岩,两侧花花岗岩,端首皆素面。桥面现水泥覆盖,金钢墙靴钉式筑造。桥额阳文楷书“原道桥”,两侧阴刻“民国十年,里人重建”。

28、蔡家板桥 在卜家堰村西北边、蔡家板桥自然村东侧。南北跨纳家埭港。三孔石梁桥,未款桥名。传昔一蔡姓商人途径,见用竹排渡河不便,于是起善念建石桥,为尊扬其善举取名“蔡家板桥”。始建不详,清志载名 ,民国重建。长25.6米、宽1.6米、高3米。部分条石武康岩。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中孔桥面中间一块花岗岩,东西两侧后期替换水泥梁。两边孔桥面板梁结合,金钢墙靴钉式筑造,无桥额。

29、广富桥  在皇坟村南侧、横港上自然村西南侧。东西跨横港。单孔石梁桥,额刻“广富桥”名。 始建不详,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长8.6米、宽1.6米、高3.5米、跨6米。桥墩与金钢墙合一体,金钢墙条石砌筑。桥系梁1对,桥面板梁结合。桥额阳文楷书“广富桥”,两侧阴刻“咸丰八年,里人重建”。

30、保宁桥  在善琏集镇西、西堡自然村。东西跨西堡内河。原单孔石梁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始建,次年建成。2002年重建水泥梁桥。长10米、宽5米、高3.5米、最大载重3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