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方《夹塘村运河故事》之三十八


我与含山文学社(续一)
张前方
作文《教程》说,观察是记叙的基础。如要创作等一须观察。二是切记,中心是记叙的灵魂。审题,用材,构思,都要围绕中心。三是顺序是记叙的骨架。此外,叙述,说明,议论,和抒情都是记叙文表达手段。作文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有计划的观察,观察能力是写作中的一项 最基本,但却是最重要的能力、引领学生作文观察,在我有许多美好记忆。如:杨老师的宿舍,塘栖的超山、山塘桥等。
杨芝莉老师宿舍。1982年2月23日,傍晚,文学社的学生根婻,丽芳来老师宿舍玩。因断电,我让她们到楼上杨老师宿舍来,写作文观察。杨老师出生于善琏镇上,瓜子脸,长得漂亮,有气质。她教数学,我教语文。我们共担初二两个平行班。那天,她正在擦“美夫灯”。灯罩被擦得透亮,明净。灯点亮了,我在一傍打开一本《人民文学》杂志来看,叫学生俩细细观察。杨老师的房间进得房门,朝东是一个五斗橱,正对面又一个立柜厨。有半人多高。上边安放一台录音机,由白色线网罩着。南边靠墙是一台缝纫机。用塑料罩子遮住。一个西式大床靠西朝东,里面平整地拆放两条丝绸花被子。东南角安放一个小孩儿空床。靠床是一个可折叠的方桌。扬老师坐在床头桌边,她微笑着,在结头绳衫呢!不一会,我见她们点了头,说是记下了。便起身送学生回去。过山塘桥,走如意桥,到磁性材料厂宿舍楼休息。
春游塘栖超山。1982年4月16日,学校组织,带学生去超山春游。轮船要经过大运河中线的含山、新市、塘栖。运河风光旖旎,途中,学生们在船中望见“韶村漾”便大叫起来。来到塘栖古镇,我们在塘栖中学下驻。中饭后,要到汽车站上车去超山景区,许多学生是第一次坐汽车,十分兴奋。超山海拔260米,因有“超然于皋亭、黄山之处”的优美风光而得名。来到超山,我们一起爬山。走完一段便见一个凉亭。我们拾级而上,很快到山顶了。来到超山峰,有几位学生要釆映山红,寻找写作素材。见学生们走在了峭壁荊刺丛间,卫东,桂强先后爬进去了。我也跟了进去。看到许多含苞的映山红,就不顾裤子被剌划破了。著名书法大家吴昌硕的墓就在超山。山上,是否有吴昌硕练习石鼓文的砖片?我与书法家周继林一起寻找。接着便是拍集体照。超山下面是公园,有唐梅,宋梅景点,还有书画馆可以观赏。晚上,还组织学生看电影《穿黑袍的新娘》。回校已九点多了。学生们忙铺床睡觉,男生教室弄得满是灰尘儿。 4月17日,归含山。我们告别了塘栖中学茅教导,约中午十点钟,乘上拖轮一起回转了。我想起刚才学生们在校园里啃瓜子、吃甘蔗、踏花坛的现象,让人指责,感觉真是有点寒酸相,而提高素养是老师的责任。在船上,我与学生新儿,根婻谈文学,兴致很高。忠妹坐在我傍边认真看书。新儿将自己《日记》让老师看了。她说,回去要写一篇《春游超山》文章。写超山的浮香阁,很有美感,这是一座浮在香气面上的阁楼。我说,文字优美,写得好极了!但马上想到中学生是功课要紧,不宜将功夫太多化在文学上头。作为语文老师,我很想培育几位文学人才,但是,现实却是很无奈。
山塘拱桥点步数。1983年10月28日,我在班上讲完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便带学生去含山镇上的山塘桥观察,要写一篇说明文。含山在山塘港东,含山镇在山塘港西,要过山塘港,就得走山塘桥。山塘桥是一座古老的单孔石拱桥,重建于清乾隆年间。东南面有几间平房,前面有棵大树,景色很美丽。这山塘桥南北桥沿均有石拦,桥面的石拦有石座。奇巧的是桥东面石阶二十九步,桥西面石阶二十八。我开始用脚步丈量起桥的长度来。学生笑我“老师步态不佳”。我不理会,集中精力,轻轻数着步数。蓦然抬头,同信用社的两位姑娘新芳和秦儿在桥上碰面。彼此吃了一惊!我们在招呼,发觉同在含山镇上工作,她们从未这般热情过,它乡遇故知一般。当然,主要是我工作太投入了。弄清山塘桥的长与宽和步数之后,我给学生介绍山塘桥的历史传说。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要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写出劳动人民的聪明等。
记得当时我班上学生(1982至1984年):范根法,盛新凤,倪单英,沈根婻,杨晓红、倪学红,卫忠妹,周红颖,张晓冬,沈卫华,施文庆,邱红兵,邱卫祥,蔡新菊,陆胜妹,朱敏霞,倪丽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