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来电?你感觉过手机“幽灵震动”吗?
(2012-07-20 11:17:04)
标签:
健康 |
分类: 心理学 |
你是否常常误以为口袋或包包里的手机在震动,但事实上手机可能不在身上,或者其实根本没有来电呢?如果你有以上的现象请不用太担心这不是幻听或幻觉,而是一种文明病,心理学将它称之为“信号发觉”,在国外他们叫它:“幽灵震动”。
幽灵震动都是想像,不用怕
幽灵震动可不是阿飘来电,而是根本不存在的来电,当手机放在包包、口袋,这些我们无法看到的地方时,就会开始产生不安。接着会时不时的用手或身体去感受手机是否在震动?甚至常常觉得手机正在震动,其实这是一种“信号发觉”(Signal
“幽灵震动”(Phantom
信号发觉来自于心理学的研究理论,首先要对某事、物产生期待,接着无论是否会发生变化都会产生四种有趣的反应。
例如:小编就认为自己随时都会有朋友来电,所以他会产生四种现象:
1.友人来电,接起电话
2.友人来电,但没有接电话
3.友人没有来电,但还是接电话
4.友人没有来电,也没有接起电话。
幽灵电话很类似以上情境中的“现象3
“幽灵震动综合症”产生原理
“触觉”是透过皮肤接触,经由神经路径传到大脑“顶叶”后,人们才感受到触觉。焦虑度高者,其脑部掌管情绪的“边缘系统”,易释放错误讯息,误导邻近的顶叶;此外,若自律神经太活跃,也可能使触觉过度敏感,一点衣物摩擦,大脑就误以为是手机震动。
这种人多半常接电话或怕漏接电话,焦虑度高,对手机依赖程度高。因此震动幻觉的频率,或许可当成焦虑程度与手机依赖程度的指标,发生频率越高,焦虑与依赖程度往往也越深,建议应适度放松,并合理使用手机,以免影响身心。
研究发现,将手机或呼叫器习惯放在胸前口袋者,比放在腰间者,更容易体验震动幻觉,机率高出六成六。此外,配戴时间越长、越常用“震动模式”者,发生震动幻觉的机率越高。透过调整配戴位置或少用震动模式,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减少幻觉,或能分辨真假震动。
关于“幽灵震动”10项数据会说话
来自美国医学研究单位中的
1.
这项研究在2007年与2010年在美国的博士研究论文和Massachusetts
2.
更深入的研究幽灵震动的发生后发现,若以医学系或医疗人员为基准。每天约有10%的人会产生幽灵震动现象,甚至有88%的医生在每个月、每周之间都会反覆发生这种现象。频率会这么高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使用手机有关。
中国也有针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做过调查,几乎每天每个人都要使用手机2~3次以上。
3.
在200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容易产生幽灵震动的现象的人,往往他们的通话时间是一般人的两倍,使用文字讯息的时间是一般人的五倍。可见越长使用,幽灵震动骚扰的现象与症状就越是明显。
台湾也曾针对国人手机的主要用途做过调查,有44.80%的受访者表示“与亲友聊天”比例最高,其次是“即时联络”24.13%,第三位则是“谈论公事”占18.15
4.
比较有趣的数据是在受访中有91%
5.
在针对解决幽灵震动的行为来看,成人中有2/3的受访者曾尝试解决。(从这样的样本参数来说,就可以看得出许多人想改变假警报所带来的困扰)
幽灵震动就好比狼来了般的“假警报”,而大人的反应就如临大敌般的想改变,小朋友却认为不碍事。
6.
从Wayne's
7.
Wayne's
另外则是神经质的人,同样也会产生严重的幽灵震动现象,其原因与社交型人格不同,他们是担心自己的社交状况。担心自己没人缘或别人讨厌他,这时候手机的铃声或简讯提示声,对于他们的影响会更大。虽然同样是来自于手机的影响,但心境却大不相同。
8.
2012年的新研究报告指出,较少使用简讯或文字交流的大学生,他们的专注力与学习能力,会比长期使用手机的学生更有效率。
9.
Wayne's
10.
2012年研究人员正式将这个现象称之为:幽灵讯息症候群(phantom
不过,对科学家而言,他们则认为这不是一件大事,因为研究的过程是以大脑对于幽灵震动的反应为目的,所以不算是一种疾病。如果产生幽灵震动会让人感到困扰,那么它可能是一种疾病。反之这也可能是一般人跟手机之间的交互反应而已。
来源:心灵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