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olar Disord:双相障碍者脑白质微结构异于精神分裂者
(2012-06-04 12:14:09)
标签:
健康 |
分类: 学术动态 |
目前,一项发表在Bipolar
Lisa
本研究采用DTI技术,对13例未治疗、首次精神病性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21例未治疗、首次精神分裂症发作患者以及18例健康对照者的脑白质完整性进行了评估。三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智能方面无差异。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指出,与对照组相比,双相障碍患者脑部多个联合、投射和相关部位的FA值降低;相反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在FA值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双相障碍患者在扣带回、内囊、后脑部区域(后胼胝体、脑毯以及枕叶白质包括后丘脑辐射区、下纵束以及下额枕束)等部位FA值降低。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以下脑部区域的的平均扩散率(水分子的扩散大小)均增加,包括扣带回、内囊、脑毯、枕叶白质(包括后丘脑辐射区、下纵束以及下额枕束)。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平均扩散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指出,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区域的FA值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轴向和径向扩散率均增加;FA值降低的双相障碍患者,沿着纤维束方向,其径向扩散率增加(而非轴向扩散率)。
研究者们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内轴向和径向扩散率均增加,这可能能够解释为何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在FA值方面无差异。原因是轴向和径向扩散率同时增加可能不会导致FA值变化。
Lisa
本项研究提示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理病理学机制。
来源:精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