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粗暴断奶令女儿变内向
(2012-03-13 14:34:55)
标签:
育儿新浪博客毛毛虫母乳喂养杂谈 |
我在博客上以《那些变态的育儿经》发表了上述看法后,显然刺痛了很多人的回忆,结果不到一天就有了50多个回复,差不多创了我的博客的纪录了。
网友“宅男奶爸”反省说“早就知道自己育儿有点变态了”,他写道:
女儿小的时候吃奶是没让其吃苦头的,可是一岁两个月时断奶却让她经历了绝望。她的妈妈躲到乡下去了一周,女儿第一天从下午哭到早上,声嘶力竭,心疼得姥姥也跟着哭,但还是硬着心断了奶。
等过了一周妈妈回来时,女儿不认她了,原先灵气十足的眼睛充满了迷惘和陌生,原先见人就笑,主动打招呼,从那时再也不主动了。
并且,晚上睡觉时虽然不吃奶了,但一定要摸到妈妈的奶头才可以睡觉,现在已经四岁半了,晚上若是摸不到妈妈的奶头就会哭,感觉应该是断奶后遗症,所以经常给那些要断奶的妈妈们建议,不要断得太绝情,要有耐心慢慢断掉。
其他一些网友的回复显示,这种妈妈躲到别处或将孩子送到别处以强行断奶的方式很流行,但大人们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结果呢?难道断奶就那么重要,非得让孩子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原先灵气十足的眼睛充满了迷惘和陌生,原先见人就笑,主动打招呼,从那时再也不主动了。”
网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则对比了自己和孩子的经历:
我小时候,妈妈有心脏病,生了我就被送医院抢救了,自然就没法子给我哺乳,我是喝奶粉和牛奶长大的。据说,我小时候很能哭,每天晚上哭得街坊四邻都睡不好觉,妈妈带我的时候没经验,常常是我饿了她才去冲奶粉,等忙完了我却睡着了。
我儿子是母乳喂养长大的,跟文中提到的妈妈一样,只要他饿了我就喂,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爸爸对孩子也很温柔,所以,我儿子从小就爱笑。见人就会无声的笑,很可爱,也很好带。现在儿子上小学了,很有主见,也很懂事……我明白了一些问题,孩子的好不是教育出来的,是爱和养育出来的。庆幸自己无意中做对了。
她还发现,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她的先生身上,“我婆婆是个凡事讲究规则的人,据说她喂孩子的时候就是按点供应的,所以,我爱人现在很‘馋’。”
那么,中国人普遍好吃,普遍很馋,是不是源自同样一个道理呢?童年被饿坏了,所以长大了要好好弥补,再也不想经历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