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似乎自己在一直跟着感觉走。离开教育一线,开始学做家长,关注心理健康,在不断地耕耘中,渐渐也有了一些收获,加入心理援助义工联盟之后,认识了更多的心理老师,同时也会加快了个人成长的步伐。
教育出问题,也就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好,孩子自然会有很多问题呈现,参加了几次集体学习和团体辅导之后,跟济南圣悦的创办者石玉卿老师参加了两次冬令营,这次济南的冬令营石老师是主办者,泰琪老师是主带老师。
很不巧,我早上一出发,就下起今冬第一场大雪。对我也是考验,有一个念头在我头脑中一闪而过:我为啥要去济南啊?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我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行,莫非我的行为是下意识的?冬令营的第二天,石老师也问过我这个话题,我好像是一路跟着感觉走到了这里,甚至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可我在继续向前走着。也许需要先了解一下,感受一下,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方位。
其实,我不为别的,我是奔孩子去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教育问题不少,但靠教育自身已经很难走出,虽然依靠心理解决不了教育问题,但最起码能够做到“反观”,我还想看看心理老师是如何收拾教育的烂摊子的,最起码我要看到对孩子的正向的触动或哪怕有一个孩子有所改善,我也会感到欣慰。
参加冬令营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甚至哪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全面解决也不可能。我想,如果孩子再遇到类似情境能够内心咯噔一下,不再冲动,或重拾自己曾经的体验也会对孩子有很多益处。当然,几天的训练队孩子的内心多少都会有触动,但不可能立竿见影,孩子的内心成长需要时间,其变化也很微妙,有时就是一句话的启迪或一个念头的闪现,最后才会体现在行为上。
刚到训练基地,是我最不舒服的时候,早饭没吃,还晕车。见到石老师和泰琪老师,又休息了一会,感觉好多了。
培训尚未开始,一个小女孩走到我身边咯吱我,好像还在我肚子上戳了两下。我是一个热得稍微慢些的人,感觉这个女孩,也许会帮助我尽快和孩子们熟悉起来,我冲她笑了笑,没有多想什么,以为这个孩子不“认生”吧。
主带老师在中午安排的主要活动和任务是自我介绍和小组建设,自我介绍,要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爱好和最喜欢的颜色等。后来自由分组(有排斥行为出现),每个小组要有自己的名称、选出队长,口号,写在一张白纸上,建立一块菜地,以便以后写上自己的收获,每个小组要摆一个pose,拍照留念。和孩子一起讨论加分项目,每天都有评比,根据分数获取“奖励分”,可以以此去“小超市”购买零食。只加分,不减分,比如某小组的成员没有举手,直接发言,要给其它小组加相应分数。最后形成三个队:梦想队、实践队、金龙队。
下午,对孩子进行抗挫力教育,提问:什么样的孩子是老师或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虽对孩子有控制,但为了营的效果,也很需要,孩子开始表达自己的认识,利用他评来约束自己。老师继续发问: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和孩子一起总结出8条:身体健康、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控制冲动)、自尊自信、设定目标、解决问题、现实乐观、主动探求。情绪管理5招:听音乐、做运动、绘画、冥想(深呼吸)等。让孩子试着记住,在以后的时间里可能会提起,并计分
接下来,孩子们玩的是“同舟共济”,想办法让小组的5个孩子,脚不离地地踩在一张报纸上,共进行两轮比赛,看谁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坚持得更持久,给出名次和分数,注意分享交流,以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想办法解决问题,背也好,抱也罢,也有冲突出现,但最后的胜利属于团结与合作的小组。当然,有的小组完成任务的难度大些,个高,脚大或有些肥胖等,无论如何对孩子们都是一场挑战。
“青蛙过河”的游戏对孩子们更是面临体能考验,每个小组的每个孩子都要学六次蛙跳(报纸作为跳板),而且每跳完一次,还要做十个蹲起,同样计入团体总分。接下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冥想——放松训练。最后,画出自由画——神秘空间。晚上,石老师组织孩子画人、房树人、家庭动态图以及自由画。
这是冬令营的第一天,交流的时候,我提出把孩子安全放在第一位,关注细节,个别孩子可能希望换个环境,第二天应该有安排户外更好些,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当然,感受还有很多,比如对于那些想家的孩子的专业陪伴;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主带和助教老师的积极引导,正向引领;师生之前的动力系统的建立,以及孩子之间的带动力量;建立规则的时候既有团体也有个人,采用加分制,注意平衡各组之间的分值等(这一点在游戏的选择上好像也有体现);抗挫力教育和情绪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做一个好孩子的引导教育;主带老师的细致、严谨、注重过程(舍得花时间),深入(抗挫力教育的一问再问)、控场能力等都给人留下专业功底深厚的印象。
晚上交流的时候,提到部分孩子的行为偏差(需要重点关注),以及小组有些发散的情况。
初七(第三天)
吃过早饭,主带老师组织户外活动——打雪仗,后来又改成堆雪人,并且要按小组进行评比,并特别强调了一下安全。也许是孩子们带着任务的缘故,需要堆雪人的材料不足,孩子们玩了一会堆雪人——不很成型,部分孩子打了一会雪仗,不是很放得开,便草草收兵,结束了这场户外活动。比较触动我的是最初提到的那个女孩,我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雪仗的时候,她可能会向我吼,甚至用脚踢我,当时我不能理解她的行为。我被动接受了,其他孩子劝说她,老师是跟他们玩的——也许在她眼里,打雪仗是冲突或欺负行为?她要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还是内心想起或积压了一些伤痛或安全感不足的问题?当时的我,没有想那么多,就自然过去了,可能内心也有不惑或压抑。
回到活动室,两个孩子一组,分出A和B,相互对视,不说话,然后A左手掐腰,右手指着对方,然后互换角色。在相互对视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眼睛有些游离,互指的过程中,部分孩子的表情和情绪也有体现。然后相互推手,手心对着手心,一方说,听我的,另一方说,就不听!这时,个别孩子(特别是先前提到的那个女生)眼里有泪水出现,多少与对方也有一些心理和肢体冲突,老师启示: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想到生活中的谁?——即谁可能平时对你如此。半数的孩子提到了妈妈。双方拉大距离,相互告诉对方:我是***,我不是给你带来不好感觉的那个人。最后,让每个孩子画出心中的感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
接下来,老师让每个孩子靠墙(屁股和双肩触墙),慢慢提升,体验成长,然后躺在地板上(脱鞋),双脚相对,屁股离开地面。最后,让孩子画出生命之树——感觉孩子画得大多比较丰满和粗壮。
中午在活动期间观察到:个别小孩子有点放不开,可能和家长平时的管教有关,在其他孩子一起打闹的时候,有两名女生一时很难融入:一个孩子大些,个性有些内向,另一个孩子家里弟妹多,她是老大,估计家里人已经把她当做小大人,而不是小孩子,于是端庄了许多——当然,这也是一种压抑。个别调皮孩子在冲动或犯了错误之后会想到情绪控制的内容,虽有保护行为,也有对自己的控制。
下午第一个游戏是“拧毛巾”——拔河比赛,用具:宿舍里的毛巾。自找实力相当的队员;接着背诵抗挫力8条,随机而有意地处理了两个同学的问题——一个是插话,二是不等待。最后,大家一起交流拔河体会,以及对欣然同学的看法。对待欣然同学,老师也是采用拔河游戏,让其努力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情绪,并进行安抚。这些做法对其他正常孩子也有帮助。
接下来,孩子抽取表达情绪的词,然后表演,其他同学猜测,猜对加分。然后分组画出基本表情(喜怒哀乐惧),注明关键词或进行表情细致描述,并轮流表演。晚上好像对孩子进行了量表测评一个是关于创伤的,一个是关于中小学生注意力的。
当天,对老师提到的问题继续思考,比如对于绘画分析问题,分析以后与家长或孩子面谈,应该艺术表达、小心求证。对于个人发展问题,是要明确一下方向了。对于营里个别女孩的言行我似乎仍无法解读,她其实是能够正常表达的,但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或者说,她发脾气或攻击他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呢?还有那个小不点,偶尔也会表现出特别的坚持或愤怒,了解到他的成长经历后,对这个孩子有些理解了。
第三天(初八)
先是小组自由玩,各有各的玩法,后来团体被某小组“同化”——大家一起玩“捉瞎子”。然后是自由珠画,为最后一天的展示做准备,计入个人分,孩子们画完以后,用彩色塑料颗粒粘连,写上名字,老师考评。
中午几个老师一起讨论孩子的特点,依据画、观察,并与个别孩子进行交流,最后要与家长见面,对每个孩子适当描述性评价。
下午玩“快乐的啄木鸟”。三轮,分数逐步加大,甚至翻番,第一轮:100、50、0;第二轮200、100、0;第三轮:300、0、0.刺激竞争,挑战自我,计入团体总分。吸管作为工具,皮筋作为虫子,第一轮是一个虫子,第二轮两个,第三轮三个。剩下的时间排练节目,个人的或小组集体的,有时也会去种田——写写“收获”。
晚饭后,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雪仗,在我和孩子们玩的正酣的时候,却是那个女孩攻击我最严重的时候,这次我抱住了她,并标明了我的态度——不是只有你有情绪或脾气,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重复两次,多少也有自己的情绪)。虽不符合情绪管理的要求,老师后来对这个女孩进行了安抚,并对我进行督导,说孩子在把我当做她的父亲,但似乎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保护,对孩子多少也会有些伤害。后来的观察发现,孩子和我的边界已经建立,虽然她的内心对我还有点不满。当然,我个人需要继续成长,不断坚持着向前走,自己对实践或个案指导方面有些缺乏,自己关注教育多些,“教育”似乎很难解决“问题”,甚至会不时制造问题,我感觉自己在“教育”方面花的时间应该往心理方面调整一下了。
初九(第四天)
早上与老师交流,孩子的问题可能触痛了自己的内心,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或成长经历,比如童年期间亲子沟通的缺乏,多年教育方面的思维定势等。老师组织“感恩圈”,让孩子对最近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进行感恩,感恩者要走到对方面前,说出具体的感恩内容。接着通过“冥想”的方式进行放松训练。下午,无敌风火轮、3轮,计时,分数翻番,刺激竞争。顶气球,个人赛,两轮,累计分数。晚上:动手做“泥画”,计个人分,带回,也可送给他人或父母。晚上,公布分数,小超市购食品,分享收获。
初十(第五天)
主持人推出石老师,石老师简单总结孩子最近几天的表现和收获。主带老师利用PPT展示了最近几天的活动内容以及孩子们的感受。亲子活动:大树、松鼠、地震,找不到家的小松鼠要表演节目;成长七步曲:蛋——鸡——凤凰——猴子——人——智能人——超人,每人一张纸和笔,记录自己演变过程(作为诚信记录或身份),只要输一次,直接打回原形——蛋的角色,胜出者第一名600分,第二名300分,第三名100分,其余50分。午饭后,孩子们汇报演出,各自回家,本次冬令营圆满落下帷幕。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