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08:重拾画笔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308:重拾画笔
今天是第五年学画的开始,严格而言,从上周末开始。因为上周末,妻脚做手术不能下地,我累得够呛,也就一起请假了。
仔细算起来,有一年半时间没有拿画笔了。原因只有一个:忙!忙碌着备课,忙碌着思考教育教学的种种,忙碌着思考自我完善提升的点点滴滴。
我第一个走进画室。烧水,清理了地下的烟头,打开空调调整温度为28。
走进画室的感受
高老师、高同学、班长郉大夫和普主任,一共我们五人。
墙上悬挂着同学们的临摹的墨稿,日新月异的那种。一年多时间里,每个来到画室的周末上午,我都会看到同学们的临摹老师的习作。曾经无数次,我把同学们的临摹当成了老师的原作。
“我画得你看不出来了?!”
高老师的问话,让我感到惭愧。
仅仅是两个多小时的观摩,还有这种观摩中与教育教学乃至叙事写作的联想,没有之后的临摹,我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画作的鉴赏水平明显处于一种停滞不前乃至退步状态。
每个周末,到画室里来,成了一种美术创作欣赏活动。
看到老师与同学们交流构图,交流颜色的搭配和渐变,交流绘画取得一些心得感悟,我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几位展示画作的同学,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画室。
画室在县城,我们居住在乡镇。每天都是累得觉得睡觉时间不够,怎么会想到来画室,怎么会想到温习或临摹绘画?
我却是认真学习了绘画,学习了老师同学们的绘画情怀和品行,将自己的教育人生作为一幅徐徐展开的画作,如切如磋的构图着色定稿,借用了教育教学叙事的方式,借用了诵读经典和阅读其他教育名著的途径。
你们比着临摹吧
一幅四尺的山水画,非常震撼的摆在那里。
我站在画前,感受到了太行山的巍峨与壮观。
前几次没有今天这样感受到绘画对我心灵产生的震撼,之前都是作为一种旁观者,今天却是要亲自拿起画笔感受一下的。
“你们比着画吧,我再画也是这样的没有意思的。我也看看你们画得怎么样!”
普主任开始裁纸,四尺的,是我们画的最大的竖幅,之前没有画过的。
“这是山水画的研究生班水平啊!”高老师调侃。
“有研究生水平的,还有学前班水平的。”我小声嘀咕着,因为时间紧的缘故,我几乎没有用毛笔画过山水画,除了临摹了一幅小品山水和自己临摹芥子园之外。

“不是学前班,是八年级水平。”普主任将这种调侃弄得更加精致。
其他同学临摹整幅画的时候,我临摹部分山石。
临摹了,更看出与老师同学的差距。
于是,我与身边的普主任交流,高老师提醒我将毛笔占满墨,挤扁,然后用侧锋和中锋行笔。我照着做了,感觉有些小惊喜,就是觉得笔下比原来强了一些了。
于是,我继续临摹。有些后退,也有进步,就这样反复临摹反复比照。
临走,高老师让我拿上了一幅小三尺比着画:画不了整幅画,就画局部。我用习作,将高老师的画作包起来折叠好,我想下次来的时候,我要临摹多少遍呢?是要临摹得比较熟练了,还是举步维艰呢?
之前是没有这样想过的,因为那时上班时间很忙,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心思和时间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