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与心性修养
(2022-06-22 19:22:1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昆仑中学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导学案
课 题 |
交通安全与心性修养 |
课 型 |
新授 |
序号 |
|
||||
课 时 |
第 |
备课日期 |
|
一 审 |
|
二 审 |
|
||
上课日期 |
|
日 期 |
|
日 期 |
|
||||
导 学 目 标 |
1、交通安全良好习惯与自身素质养成的关系 2、透过一些交通案例,看人的素质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3、时时处处完善提升自身素质,就是为交通安全奠定一种良好的心性基础。 |
||||||||
导 学 重 点 |
做一个谦和有内涵的人,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 |
||||||||
导 学 难 点 |
遵守交通安全,从提升完善自身修养做起 |
||||||||
导
学
过
程 |
一、导入新课: 1、什么状况的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举例。 2、谈一谈交通事故发生与人身心状况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一)交通事故与修养中的缺憾 一位朋友说过,他曾经有这么一个经历: 很多同事在一起工作,猛然间他发现其中的一个同事身上有一种不一样的东西。 其实,这个同事比较豁达,也是比较随和的人,应该说是人品不错。但是,他突然感到他的身上有一种不受约束的气质,而且有与之相关的一些情绪念头言行。他当时感到一种恐慌,但是没法给别人说,更无法与这个同事交流。 这种感觉一直折磨着他,他通过诵读经典,让这种不好的预感慢慢平息,希望一切都是心理恐慌导致的。 当然,他更希望真的有危险的话,通过自己修养的提高平息灾难或者化解灾难。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读书人有这么一种责任担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他很快就把这件事情忘下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令他有不好感觉的同事出了一场交通事故。 万幸的是,交通事故的责任不在同事一方,最后还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他再看这位同事,那种令人恐慌的东西不见了,更多是平和和实在真诚。 结合朋友的故事,我突然想到一种提法:就是正能量和负能量。 |
导
学
过
程
|
打个比方,正负能量的存在,就像是有白天黑夜一样属于一种自然现象。 面对自然现象的变化,人类要有一个正确的面对和选择,时时处处都有一个较好的朝向。 比如,在我国古代,就有日出日作日落而息的好习惯和风俗。 这种好风俗习惯,保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自身和谐相处。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 这种和谐一旦被打破或者越界,就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交通安全,也应该在这个范畴之内。 比如车辆一味地赶时间,一味地超载或者违反交通规则,而且认为重要不被发现或者逮住就行了。 (二)、心性修养时时处处发生 有个叫王阳明的人,曾说过一句话:动心为耻。 心性学说,王阳明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 佛文化中讲,吃穿住行皆是修行的场所。孔子说,虽造次必于是,虽颠沛必于是,无苟食间违仁。若违仁,君子何以成名? 儒家,将心性修养作为最高境界的,就是朝向仁德的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而言之,就是一以贯之的仁者的操守。 做事,而不拘泥于做事,君子不器。修养,而不拘泥于修养,而是保持一种仁德的最高境界。 六祖慧能法师,曾经遇到两位僧人在争论:因为有风吹过,寺庙里的旗帜在飘动。其中一个说,这是风动。另一个说,不是风动,是旗动了。慧能告诉两位僧人,不是风动了,不是旗动了,而是两位仁人志士的心动了。 两位僧人,在慧能面前甘拜下风,就是他们没有守住如如不动之心。 一个人心性澄澈,自然如如不动,更能自觉有智慧有能力遵守交通规则了。 三、1、班组内分享交流。 分享心态与交通安全的小故事情节 2、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参与全班的分享交流。 |
作业 设计 |
在注意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注意修身养性,让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
教 学 反 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