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63:构建精神文化成长的蜗居
(2022-06-20 22:06:0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263:构建精神文化成长的蜗居
两位令人尊敬的教育前辈,曾经辩论过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在实践中自我完善提升的文化史。
真理越辩越明,实际上两位优秀教师的辩论,让人们清晰看到了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阅读或优秀实践活动的历练。
最近几年,每每为那些从较低年级就基本开始不学习的同学揪心。他们看不到自己更好成长的希望,也就停止了努力向前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的努力。究其原因,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成长的蜗居。他们的精神成长史,早就在现实的多元文化的风风雨雨中烟消云散。
精神文化成长蜗居的由来
最近五六年里,我很欣赏一句话:教育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
张文质先生写过一本书《教育是慢的艺术》,与教育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有这种放下身段,用学生视角看待精神文化成长的视角,也就没有积极主动的教育发生。
当一个人的心灵骄躁着涌动着奔跑的节奏,那与之共鸣的肯定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节奏是快的,但是优秀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教育的慢的世界。在这里,他们练就了静待花开的智慧。在这里,他们懂得了改变学生先改变自己的道理。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核心与外界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不一样的节奏。
在这里,那个说话表达不清的学生,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作班宝。课上课下,受到师生们共同的呵护。
成绩优异的同学和学习严重滞后的,在这里都感受到每天都是自己的成长季节。每天都感受着老师慢节奏中的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感受到自己成长中拔节的声响。
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育或更好的学习都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游戏。
勤奋刻苦,不再类似成年人心目中的刻板,而是一种引导激发自己学习热情和潜能的星外来客。每天忙碌着,在老师引领下同学们的陪伴下,有条不紊地做着招待这天外来客的工作。
一次更加认真的值日,一次比较精致的整洁,一份工整作业的书写,一个问题破天荒地合作探究。
这些,都与行为习惯分挂了钩,还与之相连的就是老班自掏腰包买的特色各异令自己心驰神往的奖牌、糖果。这些奖牌里,没有奥运会上金银铜的含金量,但是融入了更好成长的密度和质量。这些糖果,是普通店铺里可以买到的寻常货,却在每个孩子的品尝中多了一份更好成长的香甜。
蜗牛,在看似缓慢的节奏中,感受到更好成长的辽阔和富有情趣的精神心灵世界。
精神文化成长蜗居的构建
把优秀经典文化从天上拉到地上来。
这是十年前魏书生老师讲的他的构想与努力,在新建的书生学校里,操场和跑道的周围,都是与世界名著相关的雕塑和壁画。
或者散步,或者奔跑,或者三五成群聊天,不经意间心灵与性格便会拥有一次次与大师们的心灵性格相互摩擦碰撞的火花。
这种令我羡慕的情景,很快弥漫在自己的校园里,还有周围大大小小的特色各异的学校里。
真善美的种子,伴随着不同形式的优秀经典的传播,在每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落,深深地埋在了一片片被耕耘的心田和土地里,于是在心灵春天里可以看到一个个种子的萌发扎根更好发芽和茁壮成长。
课上课下、图书阅览室和各种学生喜爱参与的演讲活动中,还有学生的日志笔记本,有了更多优秀文化和经典人物故事入住,在随风潜入夜中,慢慢弥漫着一场心灵的会话与交流。一种情绪念头言行,跨越了数千年几万里,有了一种怦然心动的电光石火的闪现。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还有一种共读就是相互陪伴的更好成长。在叙事中更好做事,在更好做事中讲着自己的成长故事。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就在这种水乳交融中更好展现自己各自的精彩和魅力。
最美的语言是行动,最美好的遇见是自己更好成长。
当阅读伴随着师生走向精神文化深处,就会惊起一滩滩更好成长的鸥鹭。生命阅读与更好实践,相互挽手走在相辅相成的路上,精神文化成长的蜗居,就在每个愿意更好成长的心灵世界中落成。一次次有好书相伴的成长,就是成长历程中每个生命节点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