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44:新模式备考第三天
(2022-06-09 10:05:0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244:新模式备考第三天
昨天晚上九点钟我睡下了,我的头困痛得不行,大概是累着了。
每日一叙,破天荒地没写。还有晚上瑜伽课也挪动了今天早晨。没有干的,还是要补上。
昨天下午,我地手机打不开。到了晚上,换了一块才勉强能用。一切都是应该遇到的,思考以及相伴的叙事和更好做事就是我的修行了。
一杯白开水的温度
早晨七点钟到校,过了十几分钟后,我就到教室了。
或许高度紧张,我刚到校发现手机几乎要没电了,就开始充电。等第一节课后,我到班主任办公室休息的时候,一边看卷一边歇歇。实在不愿意动了,就双盘着坐在吴老师的办公椅上,将学生的卷子放在桌子上,顺便从吴老师的笔筒里拿了一只红笔开始阅卷,熟悉探究学生做这份试卷的情况。
“赵老师,我让某某同学给你到图书室拿水杯来吧!我们这里有水。”仇老师这么说,我真的觉得有些渴了。
“好吧。顺便将我的手机拿来,我放在办公室充电了。让他带上我的钥匙,我锁了门。”
“某某同学这一段时间知道学习了,他的品行很好,班集体什么事情或者老师需要帮忙,都积极主动去做,就是学习上不认真扎实。”
“某某的生物也是学得不理想!”不远处办公的生物老师插话说。
这些边缘生,有几个就是某某同学(我的课代表)这种情况的,他们要补的不是一门功课,所以比较吃力。我常常发现,这门功课稍微好些,他们就松懈。其实,他们不是贪玩了,而是却觉得要补一下那一门更弱的功课了。
“让某某同学去了,才发现他和一段时间肯定很累,这三小科他都比较弱。课间时间还让他跑腿,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我情不自禁地说。
“不要紧!”仇老师安慰我,这个同学是他地本家,也就说得比较实在。
“让他跑跑腿,也换换脑筋。”他们地英语老师在旁边这样帮腔。
是啊!最近我发现复习备考,大家坐的时间比较长。有些同学就是巴不得有点机会活动活动腿脚,比如发卷子时,最后一个同学有一份多余的试卷。有时,我为了不耽误同学们考试自己过去收回来,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主动送到讲桌子上来。这次我又是下去收卷子,一个同学竟然笑着不过我自己送到讲桌上了。事后,我考虑那就是借着做好事,活动活动筋骨而已。就像是饭桌上,年轻人负责倒水长酒,不仅是尊敬他人而且对自己有好处,这就是一种人生智慧。
虽然是看二十来个同学的读图题,但是将二三十个选项答案都记得清清楚楚也很难,特别是要追求一个阅卷速度的时候。我也轮流阅卷,先看读图题的第一题,看完了再集中精力看第二题。这么做的好处,不仅看得快,还比较好的发现问题。
第一题中的问题
一个岛国、临海国和内陆国称谓的问题。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曾经给学生承诺过。老师不仅要读出这个题的思路,而且要探究为什么出这个题而不是另外的问题。
我举例说明了几种不同国家类型,进一步举例说明中国作为临海且有众多陆地邻国的优势。
学生认真听,且写笔记背下来。讲到了日本的工业分布,讲到工业分布的原因。涉及我国海岸线长的优势——便于海上经济贸易往来,日本则是便于原料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这种经贸往来,有这样三种类型:即日本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型的(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品),还有近于两者之间的比如中国等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是服务外包产业、巴西中国都是制造业产品,但是缺乏高端产品。
日本,讲到日本的工业特点,也联系了台湾经济特点,说明这样做的优势是什么?
日本的优势,也讲到了海外建厂,讲到了常规能源不足发展核电厂导致核污染,讲到核电厂的选择以及原因,污染带来的危害,也是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第二题的问题
大图简单,可以理解识记,但是到了小图上就懵了。
这在地理学习上是常见的现象,因此地理考察以此作为一个重点。反复看,以至于在熟悉的地方看到新的风景,这是一种真正高级高境界的学习——温故而知新。
比如,看中国邻国图,东南亚邻国是缅甸老挝越南,大家都可以冲下来,但是在一个局部图上很多人都在越南的位置上填上了其他国家的名称。
同样考察局部图分析的,还有用了河流的流向。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是青藏高原等,而三江并流处,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北高南抵。不仅如此,通过观察青藏高原的河流图,我们可以判断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是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降水量分布特点也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接下来,就是一种背过问题的变式问答。比如横断山区为什么树种最多?大家都背过了。但是遇到这个问题——说说“三江并流”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于是,我告诉同学们首先回答上气候类型得到一一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如果再往南就要说热带季风气候了,不能掉下的。不要背气候的完整的特点,就背水热充足,适合多种生物生长。不要背冬季温和湿润了,就像是说东北地区为什么有优质水稻,你就说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天高温降水丰富,你就不要回答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了。
鼓励同学们来自于心灵的智慧:利用生物多样性,开展旅游业和种植特色农业。特色生态农业,就是农产品价格高,而且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甚至保护当地环境。
第三题的问题
打破死记硬背应付考题的常规,让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有深度广度。比如温带季风气候对山东省的不利影响,一般同学都想到了春旱或旱涝灾害等,其他就没有思路了。想不到寒潮,也是冬季风引起的,也是季风气候惹的祸。
做这样的题,师生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什么时候收割玉米,什么时候种小麦。什么时候收割小麦,什么时候种玉米。这个问题,对于几十年前有参加劳动机会的我们而言,不用背,现在的孩子却需要反复背,而且要加上一个深入探究。
对于自然灾害,除了相关的学科知识之外,演练和准备救灾物资都是必备的。这也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粮食产量比印度高,为什么要进口粮食这个问题。首先,就是粮食进口有些是作为轻工业原料,不是解决吃饭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粮食的进口就是一种战略储备,在干旱洪涝年份,比如说我国南方洪涝一般伴随着北方干旱,所以储备粮食就是一种常态。
俄罗斯一般记忆中都是粮食进口国,现在它已经妥妥地成为粮食出口大国。如果让同学们分析一下原因,是不是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