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36:一只爱美的蟾蜍

(2022-06-05 16:47:5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36一只爱美的蟾蜍

——答晓飞关于更好版本的人文经典

经典诵读,让我们心中有骨气,支撑着自己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和颠沛流离。

诵读感悟践行经典,让我们在前行中看到更美好的自己,在每天多努力一点点中感受到最美好的遇见。

做最好的自己多发自内心

今天看到一张照片,孩子们随手拍的。

一开始,没有看出什么来。看到照片上面的文字,赫然写着“做最好的自己”几个熟悉的大字。

知道创作者是曾经教过的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于是戴着花镜仔细端详,最终发现那个满头白发骑着自行车的背影不就是我吗?这就是自己过去心目中苍老者的形象。

心灵的天空中,涌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主题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昨天你苍老的样子,就是我今天的形象。我突然联想到了蟾蜍,这个曾经最丑陋的形象。

每天骑着或推着一个破旧的二手自行车上班,都有一颗七八岁的少年心陪伴着,竟然想象不到自己在他人眼里究竟是如何的形象。

“菏败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此刻支撑着我的莫过于那种融入到血液和骨子里的优秀经典文化的支撑,一种属于精神信仰的东西,焕发着枯树新芽的朝气。

蟾蜍也爱美,我就像是一只爱美的蟾蜍等,就一连串的思路就跳跃在我的脑海里。

蟾蜍的身上,有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药材。

我想自己的做最好的自己,蕴含着一种自我反省忏悔努力前行的足迹,对于同行者或许有一定的意义和启发,起码对于努力自我完善提升中的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优秀经典文化,都有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荣传统,这种有优秀精神文化支撑的自我修养提升,坚持下来,一定惠己及人。

诵读感悟践行之源远流长

我尝试着数落一下那些曾经给我生命支撑的经典:从唐诗宋词元曲的调适性情,到先秦散文的接地气地更好生存发展或完善提升。从儒释道兵医的涉猎皮毛,到对几段文字的熟稔成诵。与人为善、勤奋和对大自然人生社会的敬畏感恩,总会在文字里找到一种回报,让我在一种在足以让生命更完整幸福的辽阔时空中得到一种最大的安宁。

我口口声声说着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因为情绪念头言行,都时时刻刻在一种惯性的力量作用下,让我自己羞愧难当。

古圣先贤们,如韩愈苏东坡,都是这方面的大家。我无缘去管窥他们的口不绝于六艺之文究竟是什么,但我知道这种诵读一定与吃饭睡觉呼吸一样成为他们生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实,我们呼吸进的新鲜空气与这些先贤们在气体成分所占比例是否一样,或者哪样多些哪样少些并不重要了。

诵读感悟践行经典,很像是健身活动中的跑步,仅仅跑一天两天未必见效,如果坚持一月两月三月五月乃至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那么其效果不言自明。

诵读感悟践行经典的源远流长,不仅指可以浸润身心与继往开来的优秀文化,而且指自身一种日积月累的量变到质变。

我觉得有个“一万小时定律”说得很实在。要在某个方面成为出类拔萃者,就要有一万个小时以上的坚持。在这种坚持中,人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络和灵敏度提高,身体各个器官和有机体配合协调能力显著增强,会出现一种令自己始料未及的惊喜。很多常年坚持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的人,都有类似的心得体会。

这种坚持,从开始的为了某种目的和功利性,到了后来的一种成为一种生命有机组成部分。

像启功等著名书法艺术家,到了晚年乃至生命弥留之际,仍然坚持临写字帖,他们的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仅仅为了让自己书法写得好而已,而且是融入了一种充满活力继往开来走向崇高的生命体验。

这种努力坚持朝向美好又无所贪求,正是品行的最高境界——无求品自高。古往今来,那些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人,都有这样的品行修养。虽然,最初他们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带着一种功利性的目的,但是做人做事的历练中,会让他们找到让事业和生命升华的关键所在。

诵读之缘生缘灭缘起性空

诵读经典,大概起始于三十五岁左右。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虽然是一名教师,但是说的话内涵份量都不够,不仅吸引学生不理想就是与亲朋好友之间交流,也是言不达意而且进不了正常交流的圈子。更主要的是,闲暇之际或者反求诸己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就像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芦苇,不仅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我都想找到自己更好成长的文化支撑。

喜欢读写的我,认识到唐诗宋词元曲和先秦散文等,仅仅是自己喜欢且研读过的一些文本,与提高自己身心文化修养积淀关系不大。那个时候,我就像是一个患白血病的病人,需要的是造血的干细胞,不是往自己身体血管里充血那么简单。

我要找到自己身心不排斥且自己可以接受到的优秀人文经典。

2003年到2007年,大概是我一个人在诵读经典路上的摸索。跌跌撞撞,有收获有疑惑,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努力前行者是我,质疑停滞不前也是我。努力前行,因为我知道一切优秀文化都有传统文化的基因,踯躅不前是我怀疑这些优秀文化是否还具有生命力,两千年的时空,是否让优秀经典与地气产生隔离。

2007年,我听了陶继新老师的关于做幸福教师的建议,开始方向明确方式方法对头的诵读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札记和随笔。我第一次涉猎了古今中外近十几本累计近千万字的经典,通过读书我知道自己阅读的贫乏,感觉如果不读书甚至不如有些喜欢读书的同学阅读面广。

诵读经典,读原著最好,实在读不下去了才去看经典。我利用自己喜欢抄读的特点,利用自己喜欢写札记和随笔的特点,读写双促,我写了大概有三四十本读书笔记。坚持每天背诵五十字以上的文言经典,五六年时间累计背诵过五六万字的经典。

诵读过了的经典,经常因为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小事细情被触及,于是有了一些大相径庭的解读。各种版本和网络上的资料,都有一定道理,都好似不那么尽如人意。此刻,我的诵读已经不是为了评职称晋级,而是为了自我完善提升,所以更加从心性中去体验感悟践行并不断反思。

后来,我看了陈大惠净空法师等老师的视频,对自己所谓的经典文化诵读展开反思——我的诵读经典与更好做人做事修炼心性还是两张皮。看到净空法师宣讲文化中的行知合一,我对佛文化充满了向往,希望能从中治愈自己身心顽疾的良方。

冥冥中,我想寻找一本内容最丰富的《华严经》。

我到潭溪山旅游,看到山腰处有一个寺庙,有位年轻的居士在读《了凡四训》和《坛经》。这两本书,我都看过,觉得有些缘分,就向他询问:“老师,您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华严经》吗?”于是,这位年轻人想了一番后,知道我是淄川人就推荐我到离淄川最近的博山正觉寺看看,那里有很多经书可以找找看。

2012年暑假中一天,我到了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寺庙,在观音殿和地藏王菩萨殿的书橱上徘徊。心灵变得极度沉静的自己,不断翻看着书中的内容,被一种神奇美好的文化深深震撼着。

至今,我还想到自己接触《楞严经》的过程。其实,我是希望有幸目睹《华严经》的,可是我去的地方却没有。我于是,随手翻动一本书的书页,看到里面的一些文字,每句话的涵义都不知道,但是看着那些如同行云流水一样的文字,我感到了天朗气清和风调雨顺,直到之后读了很久,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楞严”的含义,才知道其中的一些故事和有关的论述。

后来,我背过了两千多个音节的梵文音节楞严咒。至今,我也奇怪自己怎么背得过这些没法解释意义的音节。后来,与一位亲朋谈到这一点,他说能背过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我也就释然了。大概大千世界,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某种机缘。与努力向上向善有关,也与契机有关,我曾经是背不过自己手机号码的啊!

记得一段时间里,别人问我手机号码,我说记不住。后来,我看着写下来的手机号码在座机上拨号,十一位号码没有拨完就座机屏幕便显示超时,让我重新输入。所以,那个时候我要用座机拨打手机号码,就要一个人在旁边帮我念着手机号码才行。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我抱着有这本书在内的一些优秀经典,走在路面上都冒着蒸腾的气体的公路上。此刻,我要乘坐的公交车似乎格外少了,因为正午的缘故。我抱着一摞书,自己挑选的,还有义工推荐的,似乎看到像着骄阳烈日晴空一样的让我心头为之一震的世界。

“今生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其实,不是楞严经有怎么好,它只是帮一个心灵在流浪的人找到初心,找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人生坦途。其实,我觉得的这句话不是说书有好坏,而是觉得自己的心境好了,一切书都可以成为成就自己完善提升的阶梯。如果一本书,真的像是与人品行有关,也有贤与不贤有关,也可以照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方式对待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太看重了处境,而忽略了人生应该自主选择的朝向。这种忽略,就像是一个司机看重了发动机和车轮的运转而忽视了方向盘的作用。

比如,遇到一件糟心的事情,可以烦恼生气。也可以复盘这件事,得出一些导致不如意状态的原因,继而从认知方面改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善提升自身素质,改善对待这件事情的情绪念头言行。当然,还有一种境界,就是感恩自己遇到的不如意,让自己反省有了剔除自己身心中的一切不好信息或元素的所在。

圣人闻过则喜。实际上,就是修养达到了一定境界,对这种不好的状态达到了一种朝向美好的转化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事细节慢慢积累历练出来的,是持之以恒的结果。我读儒释道等的经典,其实就是这些经典,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途径,千方百计引导激励人们不管在任何一种情况和境遇下,都保持一种朝向美好的努力。融入经典,就是融入这么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传承和担当。

其实每个人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关键是一个人的认知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格局情怀和具体努力的方式方法。、这就像是写字有不同的境界:有人写的字,刚好认得出来而已,有的人写的字让人看了感觉很漂亮,还有人写的字让人感觉有一种文化内涵在里面。所有这一切,与人的认知有关,与对汉字书写的练习与修养有关。

经典版本等次与更好诵读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老师仅仅起到点拨我们的作用,更主要的是看我们怎么创造性的学习。

至于什么版本的好,我也觉得各有千秋。

我读的书,大都是盗版的,错别字多还有解读也有问题,但是我从中受益多多。

二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从昆仑集市上花两元钱买了一本青少年版的《论语》,从磕磕绊绊的读,到最终完成全文抄读背诵。

带着一种敬畏心读一本盗版书,读一本有错别字的书,要胜过带着装点样子去读一本正版的或者众人一致说好的书。

书仅仅是个文本而已,读书的人比书更重要,人与书交流互动的状态好胜过一切。就像是一个老师,虽然有诸多学问上的不足,但是我们天天喜欢与他沟通交流,很快觉得自己品行学问见长。如果一个人品行再怎么好,但是我们与他咫尺天涯,也是与远在天边是一样的。

实际上,一切正确的都是一些相对正确。人无完人,我也不去苛责一本书。关键的是,要拥有一双慧眼才是。

真正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楞严经》和《地藏经》。

《楞严经》让我更加精辟的去分析甄别抉择。我是一个喜欢精细思维的人,常常胡思乱想,有了这本书后,我知道自己哪些想法是有益的哪些想法是有害的。就像有病了,可以用一个仪器检测一样,知道那些是有害的细菌那些是有益的细菌,可以扶正祛邪了。其实,这也如同一些哲学名著一样,它给我们一个方法论和立场原则,我们可以天天借助它去甄别自己人生中需要面对的一切。其实,我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冷漠,习惯了对人和事情的疏远或躲避,这是一种不分良莠的退避三舍,是一种不敢正视自己人生的怯懦自私和愚昧,《地藏经》给了我大勇的智慧,看到了人生宇宙社会的更大格局,看到了从小事细节做起的智慧,于是我情绪念头言行中那些好的被弘扬、那些不好的被一点点剔除着。

这些经典,都完成于两千年前,肯定难以解决自己人生中遇到的问题,于是有了这些经典阅读的同时我开始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现代或当代的文学名著、教育经典,于是看到了书本上与现实教育人生的诸多交织在一起的东西,有了学习借鉴有了一种批判地继承。

其实,还有一种人文经典,在自己身边的优秀同事身上,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种优秀经典,还在自己的身心不断完善提升中,因为对浸润改善自己人生无用的经典是我们不必学习的。学习经典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更好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我曾经与一个同事,多次谈及如果年轻的时候甚至是少年时期就接触并感悟这些人文经典,那么自己的人生将会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就是一条单行线,没有如果,哪怕最初对优秀经典的抗拒或者亵渎,都是生命中的一种缘分,为了今后有的忏悔以及更好前行。

我说“要做最好的自己”,大概有人会笑,听我说的真诚而且努力践行,也就慢慢有所沉思。其实,这个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每天多努力一点点朝向更美好,让自己觉得坦然,有一种坦荡荡的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

就像是看一只蟾蜍在涂脂抹粉,且一边嘟囔着:“我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蟾蜍都丑成这样了,还爱美呢!

其实,喜欢诵读经典的爱美,更是指心灵和品行世界方面的。从一个人的眼神中,这是一种眸子里经过文化浸润的美好,是一种自然生发出来的一种动人心魄的美好,是一种改善提升自己品行和命运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