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33:深度思维助力更好定位、学习成长

(2022-06-01 14:45:1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33:深度思维助力更好定位、学习成长

“我擅长深度思维!”,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立即有一个声音出现,“有这么不要脸的夸自己的吗?”,就像一个人被问及有什么特长时回答“自己腿特长!”。

擅长深度思维,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写下来!比如听课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写下来甚至是记到自己脑海里,就是一种深度思维。这区别于,听过了马上忘了,等再次听的时候觉得似乎听过却实在没有什么印象。”我这么说着,的确有更多同学开始深度思维,在笔记本上或卷子上书上什么地方记录着分析思考的要点。

刚才“师傅”的关于贺兰山的“增温增湿”的一番话,让我如雷贯耳:阻挡了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和风沙,让西部地区成为沙漠;阻挡了来自东南部的暖湿气流,让东部地区形成半干旱地区的牧场。贺兰山东边,是迎风坡江水多;贺兰山西边,是背风坡降水少。

自己觉得比较拗口的答案,在“师傅”嘴里变得风趣幽默记忆。这就是教学水平,五年前听“师傅的课,先听一课在上一课,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今天看来,依然值得。短短几分钟的请教几个填空题,顺便说出自己复习思路上的模糊,“师傅”就提纲挈领的说了一些让人茅塞顿开的话。

自己天生有些文字或口语表达上的障碍,随着六七年的每日一叙,这些尴尬少了很多,但是在很多生活工作学习细节中,还有常有这样的表达乃至理解不到位的纠结困惑着我,不到这种心急火燎的备考时刻不那么明显,也就少了一些一定要走出困境的内在诉求。

某某同学选择题1-5题都没有得分,你看来还得重点讲一讲经纬网和等高线图之类的问题,尽量在这五六分的内容里少丢分。其次,就是一些关于六下的国家或地区中关于地形、气候人口分布河流工农业等相关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抓住规律会思考回答此类问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整合复习七上或七下的内容,针对一个更大区域或更小的范围,让学生将学过去的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仅仅背过是没有用的。”

“师傅”的话如雷贯耳,也是我现在纠结的:“怎么落实?每节课都在做卷子,不做卷子光讲一者太累,二者缺乏情境学生觉得不重要,也就懒得用心听思考和记忆,等于自己干吆喝,学生人在心不在养精蓄锐等着接下来做其他需要写的作业或试卷。所以,要讲也要跟上练习。这样又觉得有些练习过于重复,如果没有深入的解读和明确的认知,做了也无益。”

你就讲某一类问题,接着跟上练习。比如讲了经纬网问题,接着做相关的题。

“思路明确了,但是身边的教材怎么解决呢?”

很多中考题,同样题号的,都是同一类题,就给学生讲这一类问题,然后让学生接下来练习类似的题。这样讲练结合即讲即练,可以及时学以致用也可以发现讲或练中的问题。”

“这种方法,另一位孙老师也这么练习过。我觉的麻烦,且没有觉得多有必要,也就懒得去适应这种讲练法。现在想来,要完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了。有时内容胜过形式,在某些时段或环节形式胜过内容,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是,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相信。”

才说自己好学,在这方面我就缺乏及时的深度思考。是两个孙老师,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自己的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我不得不如此。

道理我懂,如何落实是个问题。就像是孙老师以前那样做,我也觉得有道理,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许是年龄大了,习惯了用熟了的老办法。老办法的捉襟见肘,让我不得不理解行动起来弥补完善提升。此刻,我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我翻看着十份检测卷,就是这些卷子,让我食之无味弃之不舍。我们已经做到了第八份了,从最近几天看卷子看钉钉提交,都明显感到了选择题中1-5题存在的问题,当然就是等高线图和经纬网的问题。虽然其他的地方,比如六下和七上七下都有问题,比如不规范找不着头绪,但是相对问题较小,扣分比重也相对较轻。前几个选择题的问题,就像是用刀尖子在我身上剜肉,那是痛彻心扉的,不除不快。

讲一下六八两份选择题1-5中的问题,让学生做九十两份选择题中的相关问题,成了我水到渠成的思路和教学方案。课间操就有我的辅导,接下来第三节课就是我的课,这是要立即落实的节奏。有同事要跟我调课,我没有答应,因为我需要实验一下新方法,也需要一个发现问题再总结的过程,我不想两节课连起来上,这样我等于孤注一掷,上课毕竟是个精细活,自己时时处处处在一个探究实践阶段,每节课时间内容方法上的安排都不是那么随意的。

接下来,一位同事要与我调换周四和周三的课后服务,我就很快答应了。因为我要用这个课后服务之间检测一下,这个试卷中的读图题,我曾经讲过。我要看一下学生在实现听过以后掌握到什么程度,更好确定我今后如何讲练。如果学生对我讲的掌握的较好,我以后查缺补漏的讲就比较有自信,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好我就需要考虑完善提升查缺补漏的方式途径与内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