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32:关于叙事的那些事

(2022-05-31 13:48:5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32:关于叙事的那些事


      你好!

你谈到写作逻辑问题,谈到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更多人参与。

后者,我现在达不到那个水准,所以不好谈什么经验。但是根据我六七年来坚持学写叙事的经验知道,那的确是一件非常令人向往的事情。

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大概就会有这个效果。很多教师同行,有这样的公众号,他们的文章都是很多教师喜欢读且受益匪浅的。

写作逻辑

写作的逻辑,就是做人做事的逻辑。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逻辑,就像信息技术中无所不在的程序一样。

这个逻辑,有共通的规律,也有个性特征方面的。

因为有共通的逻辑,所以大家才会去读且能够读懂,有个性化的逻辑才有非要读某一篇文章的内驱力或者兴趣爱好。

说说我的写作逻辑吧。

我的写作,简称学些教育教学叙事,实际上最初源于一种自我情绪念头言行的完善提升。

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在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随和的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害的,因为一个人除了要从众——要顺遂社会和自然环境之外,也有很大的主观能动的空间。一个一味顺遂的人,则在这个个性化的时空中无所适从。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个性的成长与发展,没有了这种发自内心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在诉求,一个人的更好成长就失去了动力。不管其发展到如何一种程度或境界,只要静心思考类似的问题,就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这种个性化更好成长的文化,不会从书本上直接学了来。就像是一个人吃饭,不是吃了馒头或米饭就长馒头或米饭一样,有一个内在的独特的消化吸收过程,这个过程除了饮食消化的健康与非健康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有个人特色的运化或转化过程。

就像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练习书法,且有师承关系,但是两个人写出来的字,在书法爱好者眼里还是很容易分辨的。一个人更好的成长,类似于练习书法的大家的博取众长经过长期历练最终自成一家一样。

做人如此,做事如此,叙事如此,建立自己的博客、公众号亦是如此。

叙事做事

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团队,也就是要有一个平台。比如我作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

叙事离不开做事,做事做好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点点滴滴的进步,或者理念上的或者方式方法的或者情绪念头言语方面的,都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固化一下。一边前行,一边写着自己的成长故事,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之一。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遇到更多的个性化完善提升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叙事的方式更好关注这个富有特色的过程,是对工作生活学习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更好完善提升的一种助力。

一个人的更好成长,除了离不开团队之外,就是需要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文化支撑与底蕴,这样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一种扎根现实文明又融入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机活力。

当然阅读一些人文优秀经典,比如儒释道兵医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让自己借助古今中外先贤的智慧,更好去观察社会宇宙人生,让自己见到更加辽阔的心灵世界,更好与一切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融为一体,让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得到一种更好浸润,也是一种更好自我完善提升的基础。

学写叙事,就是要拥有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从三个方面论述:站在书籍中古今中外优秀人物肩膀上,站在身边优秀他人肩上,站在优秀的自己的肩膀上。

有见识,有更好做人做事的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是叙事的原动力也是叙事要回归的地方。

如果这样的叙事有些专业性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我写的,有些别人可以拿来借鉴的教育教学的小事细节,那就是一种成功,一种可以让他人更好阅读的一种资本。

我现在考虑的多的,不是让别人读,而是让我自己读,读了以后让我看到更好的自己,看到自己可以学优秀他人扬长避短的所在。

我学写叙事时,已经五十周岁了。看到你这么年轻,就有了如此愿望且要付诸行动,真的值得令人敬佩。

昨天,电话上谈的不多,有两个原因。一者因为我带着两个毕业班的地理,还有半个月就升学考试了,每天都觉得脑力不够用。再者,我不善于言语表达,我觉得用文字更好表达我的意思。

请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