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08:复盘考前复习课

(2022-05-17 10:23:4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08:复盘考前复习课

根据我对学情的研判和试题的分析,我找了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说明。这是回归课本,也是对中考题的一种对接。

理性丰满,现实骨感。

朝向理想的路,就是有很骨感的现实的路通往的。

移花接木来的

真正落实,首先是移花接木来的,从市区教研课上弄来了一个课件。

气候与农作物、民居、饮食、服饰等关联的。

选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城市,有俄罗斯的亚尔库次克,有印度的孟买,有德国的汉堡,有中国的上海。

展示了他们在世界地图上位置和他们所处的气候类型区,让学生看气候类型区域图,和降水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气候的类型以及特征。

说出各地的粮食作物、服饰特定、民居特点和降水特点等等。

学生有几份熟悉和陌生夹杂着,这是复习课的最好形式。

虽然仅仅复习了这些就下课了,在8.6班,但是一个好的课件以及他带给师生们的思路理念,却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不是你复习到了什么,而是你带动同学们朝向哪个方向努力或更关注探究了什么。

摘花朵一样的课本照

地理根本上是看图分析理解识记判断表述的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活动,离开了图,就像是花卉树木离开了土地阳光一样,短暂的时间尚可,时间一长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些图片很多,很有些走马观花的味道。

当我们就在这片知识的花丛,走马观花唤醒理解记忆,在走马观花中串联起来学会联系记忆或联想记忆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不得不说,渴望的理想教学形式举一反三查缺补漏,当无法做到的时候,努力去从不同的地方找到一些相似的点,学着解读这些相似点的大同小异和相通之处,就是一种举一反三。在这种普遍联系中,看到自己疏忽或陌生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查缺补漏。

只是作为教师,很喜欢拓展:由位置地形到气候河流人文等等,那么信息量就大了,也是为了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判断其熟悉或陌生的所在。这是一种典型的课堂版的望闻问切,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

由于这个环节,下面的很多的课本图片照,没有及时复习,好在地理不仅仅有不同位置地形气候的图,还有一以贯之的分析方式方法,所以由此及彼的联系联想就交给同学们了。做得怎么样呢?就看接下来的考试了。

辅导之三分之一

这次辅导,因为信息技术模拟考试,六个班只到了两个班的同学——12班的。

想到上次,因为核酸检测,准备好的课间辅导泡汤了。

还有课间辅导,自己准备不到位,让学生怎么复习复习什么,都缺乏一个很好的定位培养和具体内容指导。

这种仅仅看某某书的多少页,似乎有些笼统不着边际。关键是自己的头脑都沉浸在做某某卷题中,真的不是学生溺于题海而是作为教师的我溺于题海了。

另外,我感觉新课标调整的渗透,新的中考路在何方让我有些拿不准,这也提现到了备课上课上。

好在我报上了听市区研讨课和做市区一轮考试题的大腿,从中摸出一些门道来。这些门道,心灵中若有所得,到说给学生听的时候,却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感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努力看图做题理解识记没有错。但是要抬起头来看路,要学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

我的短,就是做题遇到的困难——做得慢,思考分析整合得慢,我的长处就是善于联想分析由此及彼。扬长不容易,因为由此及彼也需要大量做题分析解读才成,扬长避短,更是要发挥优势以少胜多,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真的像人家说的那样——鸡蛋虽小,但是结实着呢!

这种结实,还需要有内涵,讲练的内涵,前沿科学引领的内涵,学练结合融会贯通的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