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06:我在找更好教学的感觉

(2022-05-16 19:36:25)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06:我在找更好教学的感觉

学生身心状况、考点和所用的教材和自己的状况,都是在备课范围内,这就是过去的三备吧。

我再这么做下去,学生不被题海溺着了,我也被溺了。关键是,我在提问或做卷子时总是在重复,而且学生掌握不好。应该反思原因,是我的讲解有问题还是学生不够扎实。如果不扎实,继续这么多做题是不可以的。

先讲练再考,写学习笔记

考前,根据自己要考察的范围,适当做到以点带面:就是一个考点,带动另外相关的两三个知识点。这样,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考点上理解识记,而是由此及彼形成一个知识链。

这个过程中,有教师引导学生黏连知识点的作用。

就像是由楷书到行楷,现在练的是行楷,即着眼于灵活应用的考试目标。

在讲练中,让学生将自己感觉陌生的地方重点看课本或知识梳理要点,课下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

曾经的前置作业,统一作业内容,其中一大部分是会做的,在那里巩固而已。这样改变以后,让学生参与布置作业,相对要求高了。做什么,怎么选择背记的内容,都需要学生考量。当然,也给教师的讲课提出了目标——让学生在听讲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及时记录下自己需要差缺补漏的地方——比如,是哪个国家或地区或者某个区域,课后找到相关的内容的知识梳理,开始看着地图和文字信息,选择自己需要补充重点识记的内容。

这次下了决断,也是看到几个同学用功写学习笔记的情景。他们基础差一点或者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不足,就通过这种方式补一下,做得扎实利落。

这也应了那句话:很多同学在考试后反思写了,某些内容不熟悉,或者不理解,或者没有巩固好,那么就给学生自己巩固和理解消化的时间。写笔记,写自己的不能很好理解识记的。很多不理解的,不是难,而是自己根本没有认真看书看图分析研判。地理上,真正的难点就是经纬网和等高线地图方面,这些难点很多人都突破了,其他的不懂记不住都是没有下功夫而已。

看到仇玉茹和张文子棋等的努力,也是我最终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当然更有那些一直认真扎实复习的同学。此时不搏何时搏,如果不愿意与随着老师的指导下力,老师也就不用惋惜他们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来了。毕竟天道酬勤,对于懒惰的人没有一个理想的成绩,谁都不会感到惋惜,除非他着急觉悟后感到当时怎么不懂事而已再奋起直追。

学举一反三,会查缺补漏

不管是教还是学,要举一反三并非易事。

多年地理教学中,我都想将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出花来。每个知识点,要变成有趣有意义的结合,都不是头脑一热就可以办到的。

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要有教师融会贯通出类旁通的知识技能历练积累,这些缺一不可。

举一反三,相当于给地理教学赋予灵魂。

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这一方面,我像极了皮格利翁,在石雕的美少女面前,一直苦思冥想的期盼着。最终美少女复活了,这是期待努力和心灵感应的结果。有点像是达摩十年面壁,有点像是持之以恒的水滴石穿

特别是很多人还在认为,地理知识只是简单的记住的时候,你不把地理讲活了,让人们看到有趣的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谁都不愿意像傻子一样白白付出心血和智慧的汗水。

教师要让学生在石壁上凿出水来,就自己先尝试着来,等同学们看到了石壁上被教师凿出的清泉,也就有了努力凿壁的冲动,才有清泉喷涌的喜人景象,就像是济南章丘的百脉泉,咕咕咕地从地下涌出。

所以,我教学中,尽量不给学生直接说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答案或者推出一个答案。这样,不仅教师省下一份说答案的心思和力气,而且让学生找到探究的乐趣和方式方法途径。

教师要做得,就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就是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养成,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规范表述自己的发现和心得收获,于是就有了主动看图和文字过程,就有了积极快乐筛选信息灵活应用的学习过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就会主动找出自己的弱项,找到扬长避短的所在。

喜欢探究的同学或者探究成功过的同学,会积极主动学习。仅仅让学生去识记似曾相识过去没有热情现在缺乏动力的知识,往往事倍功半。

我从市区研讨课上借来灵感,从各区县考题中找到魂魄,于是我的课堂上就有了对优质课基因的嫁接,于是就有教育教学花的盛开。

会查缺补漏,也要从教师做起。教师引导激励到位了,学生查缺补漏也不是难事。教师都不知道短板在哪里,或者不知道怎么补齐短板,怎么让学生明了或学习高效呢?

其实,备考复习课有些白热化,但是教师真正跳出备考复习看备考复习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懵懂——其实最后十几节课,就是最初十几节课或最初一节课的延伸——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就是贴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的实际,我在努力探索完善提升着自己这方面的本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